第42章(第2/3页)

他俩之后便是解桢的嫡亲妹

妹,她闺名德音,今年十七,已经许了亲事,过年春天便该出嫁了。

德音相貌端秀,只是似乎很是内向腼腆,看人的眼神有些躲闪,话还没说,脸就先红透了,随即表情就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汤婵有些明悟,这姑娘,好像是个社恐……

她主动对德音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德音这才稍微放松下来,十分不好意思地笑笑,抿唇小声道:“见过小婶婶。”

汤婵笑着回应,随即也送上了一份见面礼。

大房的子女见过,之后便是二房的子女要给汤婵敬茶了。

解瑨除了长女徽音与幼子解桓,还有一个庶出的次女佳音。徽音虚岁六岁,佳音比她小不到一年,二人被奶娘领着,给汤婵磕头。

两个小姑娘穿着样式类似的红色锦缎小袄,长得都很清秀可爱。看得出来,二人都是被好好教导过的大家闺秀,礼数十分周全,但到底年纪还小,不怎么懂得掩饰眼神,徽音看向汤婵的目光里透着不喜和防备,佳音则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个新嫡母,也有些警惕的意思。

这一切都被暗中看着的太夫人收进眼底,心里不由就叹了口气。

汤婵倒不至于跟小孩子过不去,换位思考一下,汤婵还挺能理解的,她毕竟是继母嘛,谁没听说过几个恶毒后妈的故事呢?

两个小丫头像是两只小仓鼠一般如临大敌,汤婵心里非但没觉得讨厌,反倒她俩这模样还挺有趣的,不由微微笑了笑。

她没想做讨人欢心的模范继母,也不指望继子女能对她这个继母多么感恩戴德,故而只当做什么都没看到似的,笑着受了两个小姑娘的礼。

桓哥儿还是个不到周岁的奶娃娃,走还走不稳,只会咿咿呀呀,奶娘抱着他给汤婵行了礼,替他敬了茶。

汤婵一一接过三个孩子递上的茶盏,挨个抿了一口,随后送出了见面礼。

等一家人各自见完,众人起身出门,向位于解府东北处的小祠堂而去。

解家的祖籍在山西,京中解府的小祠堂并不是宗祠,只是用来供奉谢阁老以及解磐夫妻的牌位。

等解瑨与汤婵在牌位面前磕过头敬过茶,认亲礼总算走完了。

时辰已经不早,太夫人招呼着众人一起回松鹤堂用膳。

厨房早早就备好了菜品,太夫人一传菜,席面立刻就摆了上来。

汤婵昨天白天没怎么吃东西,晚上吃得也不多,今天又折腾了一早上,如今早就饿了。

但是想到万恶的旧社会,婆婆还要给媳妇儿立规矩,汤婵心里重重唉了一声,起身准备站到太夫人身后帮她布菜。

没想到太夫人看出汤婵的打算,提前一步阻止了她,“坐下用膳罢。”

她温言笑道:“不必伺候我,咱们家不讲那么多规矩。”

汤婵一听,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既然太夫人客气,那她可就不客气了。

“多谢母亲体恤。”汤婵向太夫人露出一个感激的笑,随即就稳稳当当地坐了下来。

“……”

汤婵瞬间就感觉很多人看向自己的目光变得奇怪起来。

特别是还年轻的于氏跟德音,城府不深,看向汤婵的眼神透着一点尴尬,显然是没想到,这位新的小婶婶竟然这样实在。

要知道前头那位最是贤惠孝顺,侍奉太夫人极其尽心。太夫人喜静,不必小辈们每日来请安,一起用膳的机会也不算多,故而哪怕太夫人说过几次不必伺候,前头那位也一直恭恭敬敬地侍奉,后来太夫人见她坚持,才随她去了。

如今这位一对比,可有些过于鲜明……

汤婵见状,不由看向解瑨,想请示一下老板怎么说。

解瑨显然也被汤婵这一下整沉默了,刚想说什么,却听太夫人笑道:“都愣着作甚,再不吃,等会儿菜都要凉了。”

太夫人也有点没想到新儿媳会如此干脆,心中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她说不用儿媳伺候,并不是真客气,所以并没有对汤婵生出不满,只是习惯了许茹娘的处处小心,遇上这么个实诚人,还真有些不适应。

这么想着,太夫人思及某件事,不禁有些犹豫,但片刻后,她还是在心里摇了摇头。

等用完膳之后,太夫人便让其他人都回去,只留下了解瑨和汤婵。

她抿了口茶,缓声问二人道:“几个孩子的去处,你们是如何打算的?”

许茹娘离开之后,徽姐儿跟桓哥儿姐弟俩就被太夫人接到自己的屋里养着,佳音则是由生母段姨娘照顾。

如今汤婵已经进了门,按理说,至少嫡出的姐弟俩应该跟着她,但汤婵听出太夫人似乎话里有话,便笑着问道:“母亲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