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志强他妈、晶晶的奶奶走了。就因为小脑上的那个瘤。据晶晶说,后来叔伯姑几个也都愿意凑钱。是老奶奶一定不干。之前凡雁不理解,现在懂了。前婆婆估计还是想走得利索点。开颅,能不能好两说,恢复又要钱又要人,她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也对这些子女没信心。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此想来,凡雁竟有点佩服老人,能干干脆脆走,也是种福分。退一万步讲活着干吗,充当劳动力,给儿女们看孩子。还有句话凡雁不好在晶晶面前说。她奶执意要走,恐怕也是被志强又生了个儿子吓的。孙女好不容易带大了,又来个孙子,无尽的苦刑-还如一了百了。凡雁把女儿接回家已经夜里两点了。老人刚走,子女们忙着办丧。没人注意晶晶。凡雁怕晶晶难过,洗了澡,母女俩躺在床上说话。凡雁给她兜底:
“以后过年,你就去深圳。”晶晶固执:
“不去。”凡雁:
“那去哪儿,到你爸这?”否定得很明显。晶晶说:“哪儿都不去,就在苏州。”凡雁深呼吸:
“有什么难处,就跟我说。”
她毕竟还是她妈。谁知晶晶不客气:“能不能给点钱。”
凡雁愣了一下,她没想到女儿这么快又有用钱地方:“干什么用?”
晶晶:
“不想在工厂干了,想弄个美甲店。”
这倒是正经营生。县城出去的女孩,没学历的,好多做这个。凡雁问:“多少。”
晶晶:
“八万。”
打了个八折。凡雁默然。晶晶连忙:
“就当是嫁妆,以后结婚,我不找你要钱。”凡雁岔开话题:
“开始谈了么。”晶晶优柔地:“有一个。”凡雁追问:
“什么时候带回来。”晶晶:
“没到那步。”凡雁:
“那两点记住了么。”晶晶:
“知道,别学小芳。”
外头有动静。是小芳起来上厕所。母女俩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安静了。凡雁才说:
“你以后就会知道,这几年对你多重要。”
是啊。对于农村出去的女孩来说。青春,就是她们的全部筹码。凡雁当场就拿手机转了款。她感觉好像是两清了。晶晶收到钱,也成了个温柔的女儿,一直到天亮,她跟凡雁说了不少心事。天亮,晶晶走了。凡雁去楼下给小芳和孩子端了早饭。吃好弄好,又开车回村。老苗打电话来,问白天能不能见。凡虎说让等两天。他要去旁边县城的远房大姐那走亲戚。在县城大伯的饭局上相遇,凡虎才发现还有这门亲。亲戚们要来看。大姐自然举双手欢迎,嫁到旁边县城几十年,还没有那么亲戚上门给她长脸。于是凡雁刚回村,车子又启动了。凡虎凡雁凡梅凡竹一行四人沿着河岸向上游开。
凡雁已经猜到老哥的用意。小芳要生产,最坏的打算是把孩子送出去。凡虎突然去大姐那,估计是探探路。但凡虎没正式提,凡雁就不问。凡梅难得撒开孩子放风一天。一路高歌。凡雁嫌脑仁疼,就故意引逗凡虎多说说家史。一说话就长了。杨家原是山民。住在大山里。多少年从不外出。到了凡虎爷爷这辈,确切地说,就是凡虎的亲爷爷,才带着几个弟兄走出大山。凡虎他奶是沈阳人,原本是个国民党将领的女儿,从小养尊处优,蒋介石败走后他们家没跟过去,大小姐流落到此,认识了凡虎的爷爷,结为夫妇。从此开枝散叶,成了一户人家。这事儿,凡雁听老哥说过多次,每收到奶奶的身世,凡虎都要补充一句:
“我奶奶的两个亲弟,一个去了台湾,还有一个参加了抗美援朝。”凡竹感兴趣:
“然后呢。”凡虎便道:
“去台湾就不知道了,抗美援朝的好像也没回来,就死在战场了。”杨家的传奇到此打住。后面好像就没什么值得说的故事。唯一能讲的,无外乎凡梅凡竹那死了的爸。是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八十年代第一个买电视机、摩托车,村里人都巴结。但后来因为种蘑菇亏了本欠了债,多少年都在福建打工、躲债,末了是为了做木材生意东奔西跑,脑溢血死的。一提到老爸的“出师未捷”。凡梅就要叹息错愕:
“我们这家,咋就没再出个人。”
大姐早早在村道上迎着。出嫁这么多年,娘家那边第一次来这么些个人给她架相。大姐高兴得嘴就没合拢过。她两个儿子都在福建打工,女儿嫁到市
里,如今她老两口在乡下住。喂鸡养羊。日子还算清闲自在。凡梅嘴快。大姐问,她便匆匆把家里亲戚的情况都描述了一遍。说到自己情况,凡梅多少有些夸张。凡雁听出来真假,也不点破,只跟凡竹对了个眼色。午饭当然是极尽丰盛。吃完了,大姐带几个人去山里转转,说那有个温泉。凡梅问开发了没有。大姐说是半开发状态。车开到山隘,得走路了。这一片都是柚子树。成熟了来不及摘的马家柚落得遍地都是。凡梅和凡竹捡几个当保龄球玩。天半晴。入了山则微微有雾,跟仙境似的。路边的村落安静得不像人间。凡雁上前赶上大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