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诏狱之灾(第5/10页)

道衍又是一笑,示意那小沙弥在角门外等候,孟剑卿也令跟随的番子手在门外等候,他们两人走进了那条长长的、狭窄的胡同。胡同两边都是高墙,寂无人声。

孟剑卿低声说道:“大师现在是否可以告知卑职大师的来意了吧?”

道衍慢慢地说道:“孟校尉当然知道那些试图闯入锦衣卫的夜行人目的何在。”

孟剑卿答道:“是。他们为的是刺杀李克己。”

在最初劫走李克己的尝试失败之后,各方来人已经改变了主意。

李克己若死在诏狱之中,铁笛秋势必会迁怒于当今朝廷;以铁笛秋的性情与手段,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

孟剑卿继续说道:“正因为顾虑到此,我才试图暗示李克己给铁先生写信,早日了结此事。皇爷要的不过是铁先生亲自来求情,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已臣服,并不想真的杀了李克己。早日了结此事,对大家都好。”

道衍转过头来看看他:“哦?”

孟剑卿坦然迎着他的审视:“我这样做,也为了我自己。能够为皇爷、为隐仙门了结这一桩公案,我在锦衣卫中就算真正站稳了脚跟,那些因为沈大人对我的破格提拔而心怀不满的人才会心服口服。”

道衍笑了起来:“你倒老实。”沉吟一会,他又说道:“你和李克己倒有些相像,都知道如何说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实话。所不同的是,李克己凭的是直觉,你凭的是头脑。”

孟剑卿的脸上掠过一丝奇怪的神情,似乎想说什么,但又忍住了没有说出来。

道衍却已替他说了出来:“孟校尉当然想说,你与李克己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两个人,是吧?”

孟剑卿开始感到有些招架不住这位大和尚仿佛能透视人心的说话方式,他定一定神,说道:“的确如此。李克己是铁先生的弟子,又已考中进士,此番如果无事,当真是前途无量。至于卑职,不过一无名小卒,怎能与他相提并论。”

道衍审视着他,继续问道:“你是否心中不平?我听说石大师十分夸赞你。只可惜你从武职出身而非文职,将来的前途再好也很有限;授业之师是波斯人苍神子吧?声名与铁笛秋也相去甚远。以至于你的资质与能力虽然并不逊于李克己,却只能屈居于一名小小校尉,这还全赖沈光礼破格提拔。”

孟剑卿不由得低下头来。他出身卑微,父亲不过是驻守在闽东穷寒之地的一名百户,自己又是庶出,生母早逝,自己因不容于嫡母而早早出外投师,五年前出师之后投入锦衣卫中,于无数次生死拼杀中咬牙苦练,一步步前进;但直到两年前,才因缘际会,连破两件大案而被沈光礼看中,提拔到身边。他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只因为他没有一个有力的提拔者。

道衍微笑着等着他的反应。

每次击中人心的最软弱处,道衍都有一种俯视众生的快意。

这个看上去极其坚强老练的校尉,同样未能抵挡住他正中要害的一击。

他知道自己已经可以居高临下地掌握往孟剑卿了。

至少此刻可以。

孟剑卿过了一会才道:“这是命运。”

道衍微微叹息一声:“不过孟校尉是绝不会屈从于命运的人,你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吧?以你这样的能力与进取之心,只要有人扶持一把,迟早有一天会功成名就的。有空时你可以多来灵谷寺坐一坐,贫僧觉得与孟校尉十分投缘,想多与孟校尉聊一聊。”

他们对视一眼,孟剑卿拱手说道:“多蒙大师夸奖。卑职一定多来向大师请教。”

沉默了片刻,道衍说道:“贫僧和孟校尉一样,也想早一点了结这桩公案,以免夜长梦多,惹出更多事端。等一会贫僧要单独与李克己说几句话。”

孟剑卿会意:“是。”

他们走入李克己的监牢。狱吏打开门之后,孟剑卿便与他一起退了出来,反手掩上了门。

道衍走近铁栅栏。

诏狱中没有窗户,只在外间壁上插了一枝松明,火光闪烁,照着里面悄然而立的李克己。他背向着火光,凝视着墙上跳动的阴影,开门关门的声音并没有让他回过身来。

道衍在背后注视着他。

洞庭湖一案,早已闹得沸沸扬扬。道衍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桩公案的主角。

令道衍多少有些意外的是,李克己似乎已安于这监牢之中的生活,他的身上,有着一种明如秋水的安静气象,同时又有着一种天马行空一般的任性不羁。四面高墙,并不能动摇他内心的这种安宁,羁縻他精神的飞扬。他的人虽在监牢之中,一颗心却似乎一直飘舞在遥远的别处。

道衍微微皱一皱眉。这样看来,他的话只怕有些难以让李克己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