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学的太宗!(二更(第3/5页)
姜衡忍不住了,破口大骂,“这关我什么事儿!我是为了军费,他一个精虫上脑的混账,还好意思拿祖宗做筏子,谁给他的胆子!”
郑无疾也一脸便秘的模样,真是,真是……和这人放在一起就晦气!
【左都督当然不愿意,僖宗后宫的妃位还少吗?后宫的日子,能比得过家里?当下就婉拒了,僖宗不开心了。】
“他不会要强抢吧,那可是中军都督!”
【僖宗表示,你这不听话啊,那你不能掌军了,不然我这个皇帝不安心,太宗说了,兵权要牢牢把控!
然后直接就撤了左都督的职,连降三级外放了,顺便将人闺女也给强行接进了宫。】
“他这个蠢货,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骂了第一句,后面的就顺畅了,姜衡也不憋着了,“他自己放纵,能不能别打着孤的旗号?!”
“我有写不把将军,不把臣子不当人吗?啊?”
“我看就是兵权太稳了,才让他觉得自己行了!”
“写个屁的帝书!温室里的花朵,垃圾!”再不写了!
姜衡这一骂,心情不好的元泰帝都有些左右为难了,倒也不至于这么激动哈……
姜衡倒是没看出来这手札这份遗产好在哪儿,只看出这遗产的坏处来了,把人都养废了!
【然后没两年,人闺女死在了宫里。】
姜衡:“呵呵。”
姜衡直接气笑了,“反了吧。”
一众武将一个激灵,看清真的是太子在说这话,一个个把头埋得低低的,可不是他们武将要反,殿下脾气比他们还暴躁。
【左都督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
【懂了吧,鹤仙的手札还是太全面了,能让僖宗造作这么久,不过僖宗只记得兵权要握在自己手里,却没学会要给武将足够的待遇与尊重,也没学会对将帅的筛查,更没学会手札里说的,天下人信服你,你才是实权的皇帝。】
【僖宗君逼臣反,京城内乱,皇宫政变,文武百官,扶持了从宗室过继的,年仅15的新帝,大梁皇帝手中稳固的兵权,开始旁落。
而这本手札,也随着僖宗一起,葬入了帝陵,后来的皇帝,也少了这一本为君的教材。】
“僖宗定然不是第一个选择性乱学的皇帝。”
只是到僖宗的时候,爆发了而已。
安王看着天幕,断定道。
“帝陵?又被挖了?”对后世人挖坟很敏感的鲁王突然出声。
姜衡火气还没发完,听到鲁王这话,嘴上像是沾了毒,“帝陵又不止一个,反正我的还被保护着的。”
被扎心的鲁王:……
就不该多嘴。
【但不可否认的是,前两百多年,大梁的皇帝一个个能有心情发展副业,还能稳坐明堂,平衡朝堂,鹤仙这份皇帝专用遗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只可惜后面有皇帝学歪了,再后面的皇帝,又恢复了太宗以前的太子皇子教学模式。】
“呵,看来小九说中了不少臣工的心思啊。”元泰帝不温不火的来了句。
为什么将太宗的修仙手札随着僖宗一起埋入地底?
当然是因为他们想念以往王朝中,臣子对于太子教学的影响了,当然是因为,这本手札,戳到他们心窝了。
“臣等不敢。”
诸臣请罪。
“没什么敢不敢的,又没说你们。”
元泰帝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给人定罪,但心里不舒服是真的,要让臣子知道他不舒服,也跟着不舒服,也是真的。
【一份手札,是给后人的遗产,保了大梁两百年的平稳;
三种作物,是给天下的遗产,植根于土地,扎根而生,再度延续了大梁两百年;
大梁四百年,以至于后世的现在,鹤仙的那份给天下人的遗产,依旧在生长出可口的美食,填饱我们的肚子。
史书工笔,真假难辨,然,功业永存,谁对百姓好,百姓会记得。
他是大梁太宗文皇帝姜衡,也是一心修仙,却修出大爱的九天无垢纯灵净世度尘元鹤仙君。
自他以后,再无皇帝,敢言自己求仙,因为求仙的例子,是姜鹤仙,再没有皇帝,能做到姜鹤仙的功绩,能做到姜鹤仙那样,又不在乎功绩。
太宗皇帝长眠于阳陵,元鹤仙君卧云于仙庭。】
“大梁……四百年……”
虽然得知大梁灭亡了,可,四百年……
“够了……”
元泰帝的声音,轻到连旁边的郝大珰都没有听清。
两汉也才四百年,大梁四百年,够久了。
姜衡则在想另一件事,四百年,弘德一朝,已经在开始海贸了,发展海上政权了,纺织行业也出现了高效率机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必定的。
而且那阿婆主说的,大梁四百年,到后世的现在,中间没有提其他朝代,之前的太祖茶话会,也是在大梁就结束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