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硕果(第4/6页)

到了西北,踏上黄土地,人们就会自然爱上种植。

唐天佑推着老爷子往里走,开玩笑说:“葡萄都被我们吃完了,您也就看看树吧。”

赵军当真了,还有点生气,以为唐天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他爱吃李广杏,妞妞也爱吃,他甚至会悄悄带着妞妞跑80公里去偷杏子吃。

但老爷子刚想骂他的二孙子,顿时又笑了起来。

因为妞妞蹦蹦跳跳的钻进葡萄架,正捧着一串葡萄在喊:“太爷爷,看这儿!”

为什么要让知识分子下乡,是因为懂知识的人,种植也会搞得比农民好。

葡萄这才第二年挂果,但顺着棚架看进去,里面全是葡萄串。

那繁硕来自正确的施肥和修剪,也是文盲老百姓所不懂,得知识分子来干的。

还没过中秋,葡萄还是酸的,妞妞也就只给太爷爷摘了一颗。

赵军接过葡萄尝了尝,拉陈棉棉的手,等她弯下腰来,先说:“你干的特别好!”

再低声说:“前段时间老美和咱们已经有了私下接触,商贸解禁也马上就能明朗化,计划经济也必定结束,而等能开展商贸时,咱们西北就能一鸣惊人。”

他之前也知道葡萄园有万亩之巨,但人是想象不到没见过的东西的。

但今天他看到了,笔直的水泥路,笔直的水渠,一行行,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架。

等将来商业开放,要对外销售葡萄干和葡萄酒,这座葡萄园就会大放异彩。

据陈棉棉说,要到办公大楼,得走整整1.5公里。

那是1.5公里的核桃树,杏子树,和1.5公里硕果累累的葡萄架。

而在走完园子,被一栋建筑堵住去路后,赵军才明白过来,这是葡萄园的中间点。

也就是说他们走了半个小时,其实才到葡萄园的中心位置。

几个月的忙碌,大楼已经有主体了,不是红砖小房子,而是水泥大楼。

该怎么形容赵军此刻的心情呢,哪怕就在这一秒停止呼吸,他都算含笑九泉。

他还想到一件事情:“该拍些照片寄到首都吧?”

去年葡萄园还只是个草台班子,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但今年有路有水了,金秋九月葡萄挂满枝。

以陈棉棉的得瑟,就该拍照表功了,她也急的不行,想向上表功。

算起来已经整整四年了,她才搞起一个葡萄园,这是她的心血,她必须表功。

但还是那个问题,秦小北不死,就会和他妈薅走她的功劳。

所以虽然忍得很辛苦,但她还是得憋着。

大家正聊着,江老从办公大楼里出来了,笑着奔向赵军:“老军长。”

妞妞以为太爷爷不认识,介绍说:“江爷爷,他英文超级好喔。”

江老可是建国后首批外交官之一,也是现在妞妞英文好了,才能跟他对话,小时候的她,江老要讲英语,她听不懂,也无法与之对话的。

江老今年特别辛苦,因为曾风腰不好跑不动,动员群众全是他在搞。

种植能搞起来他也开心,但他也要跟赵军讲讲面临的困难。

不过于他们右派来说,应该算是喜事。

推上轮椅,让赵军近距离观赏刚刚打完框架的楼房,他先说:“我快回去了。”

因为祁嘉礼写过信,赵军知道情况:“听说是祁嘉礼帮的你。”

待在乡下时,无一日不盼着回去,可一旦要走,就又会有太多的不舍。

江老远看陈棉棉,感谢不知道该如何说:“我们的命可都是小陈救的,这葡萄园,也是她开辟的。”

顿了顿再谈难题:“她计划搞五座葡萄园,但如果我们离开了,谁来帮她?”

赵军半开玩笑说:“要不你们就别走了,留下来管理农场?”

真说留下,愿意的人并不多,江老就不愿意。

他说:“听说老美跟咱们已经有私下接触了,外交方面,我还是想贡献一点力量的。”

赵军军人出身,直性子,拍江老的背:“但是,你得把脊梁骨挺起来。”

江老之所以会被下放,就是因为他曾经是个坚定的投降派。

他哈哈大笑,话讲的也很有哲理:“老军长,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我现在有骨气了,但不是因为我本身,是因为原子弹和氢弹,半岛俘虏的美军指挥官。”

说白了,只要导弹打得准,人民的脊梁骨自然就硬起来了。

赵军点头:“是这样。”

再环顾四周,他也觉得不太可能:“再搞四座葡萄园,至少要十年吧?”

江老说:“问题就出在这儿,小陈计划五年搞定它。”

一座葡萄园就搞了整整四年,但是要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再开垦出四座来?

赵军虽然欣赏孙媳妇的能力,但也觉得那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