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巨大的钢铁大桥让天堑变……(第6/7页)

苏隽淡淡补充一句:“我可以现在就叫律师来。”

他有一米八多,身材又挺拔,也是当过衙内的人,气势一放出来就显得很足,莫名有压迫感。而且他还长了一张清俊贵公子的脸,莫名地让人觉得气度非凡,身世不俗,找律师这种话从他的嘴巴里说出来显得格外的可信。

女人感觉他家里都能养得起一个律师团。她退缩了,扯了扯嘴角不再说话。

回到家之后,路晓琪绕着苏隽打量,啧啧不已:“看不出来啊,苏公子不愧是苏公子,现在连找律师都知道了哎。”

不得不说,苏隽站出来那下有点帅到她了。

苏隽摸了摸鼻子,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若真是要找律师的话,那也得老板您出钱。所以,我不过是狐假虎威而已。”

她是虎,他才是那只狐。

路晓琪一想还真是,嘿嘿乐起来。

“你只不过是不擅长和这些无赖打交道。又是一个年轻女孩子,所以被他们看轻了。”苏隽安慰她,“这样的人你和他们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彰显出自己强势的一面,权势也好,金钱也罢,他们才会老实下来听你说话。”

他以往接触的人之中,这样的人不胜枚举。以往他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人性如此,但现在却觉得可悲。

路晓琪点点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受教了,不愧是苏公子!”

……

宋五嫂喜提休假,立刻带着行李加入了路晓琪的远行队伍。

这支队伍里还有李冰、张仲景与苏隽。

一行人先坐高铁去省城。

即便已经在现代社会生活了一段时间,从表面都看不出来多少古代痕迹了的宋五嫂和苏隽,在进入到占地广阔的高铁站时依然觉得眼花缭乱。

更别提李冰和张仲景了。两人好奇的眼神在各处流连,嘴里的问题就没有停下来过。

张仲景原本觉得他有丰富的出行经验,而且也对这儿慢慢熟悉了,即便是没人陪他,只要有盘缠就能顺利去到省城。但经历了这一趟后他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的出行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但他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那些看上去眼花缭乱的先进设备,而是如今对于“人”的关注——为了出行方便,路晓琪给李冰准备了一个轮椅,然后又预约了高铁站推出的“重点旅客”服务。从进站之后,他们一行就得到了特殊的关照,一路绿色通道放行,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前来引路。

如果不是他们人多,工作人员恐怕会抢着来推轮椅。

张仲景原本还挺淡然的,但是听到路晓琪说这不是因为她有背景有地位,这个措施针对的是全部国民,纯粹只是铁路系统对于特殊旅客也就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等的关照之后,他就开始陷入到了沉默。

一直到上了车,才从自己的情绪里醒转过来。

他是学医的人,本就有着一颗慈悲心,这也让他对于这种人文关怀更加的感慨:“你们做得很好,好极了!”

在他所生活的年代,权贵享受一切便利,健康人能活着就已经算是万幸了。而老弱者、残疾人,往往都是最先被淘汰的对象。照顾他们?而且还是朝廷花费大心思去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

做梦吧!

李冰摩挲着自己的拐杖,悠悠道:“世道和平,朝廷富足,才能如此。缺了哪条都不行。”

可惜秦国连年征战,且不得不战,根本腾不出时间和金钱来整理内务。

苏隽却有不同看法:“小子以为,即便是满足了这两者,也不是所有朝廷都愿意对百姓施以福利,同享盛世。”

隋文帝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在位时期,朝廷富足,仓库里的粮食都堆得满满当当。但是在遇到天灾,百姓食不果腹之际,他依然选择了不放粮,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李冰苦笑,轻叹一声:“你说得对。”

即便有钱又有能力那又如何?对于上位者来说,不过只是一群黔首而已,何必花这些心思?就连他自己,在来到这里之前,不也是隐隐这般认为的吗?

路晓琪在一旁听他们低声讨论,双手托腮,听得津津有味。

她在心中想,那自然是有所不同的。

就像是现在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一样,麦子熟了几千次,但人民万岁是第一次。

宋五嫂没参与讨论,她只是着迷地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风景。那是江南一带的农村风光,阡陌交错,时而点缀一排排两三层楼高的小房子,门口基本都停着车。稻田已经金黄,有正在劳作的农民,但基本上都配备了机械化辅助,收割机在稻田里轧出一条条笔直的路。

偶尔还会经过河道,这边的水运发达,即便是小支流上也都有小型的货船和运沙船来来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