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山河》上映(第3/5页)
她今日的妆扮与窦娥全然不同。身穿一身水红色的衫子,虽非绫罗绸缎,却裁剪得体,衬得身段风流。眉眼间画得精致,却少了几分风尘媚态,多了几分通透伶俐。她手执一柄团扇,未语先笑,眼波流转间,一股子爽利泼辣劲儿就透了出来。
“俺这汴梁城中,谁不知我赵盼儿的名号?”
她一开口,嗓音依旧是那般清亮悦耳,却完全换了味道。不再是窦娥穿云裂石般的悲鸣,而是带着些许慵懒、几分自嘲,又充满自信的市井腔调,吐字清晰脆生,如同珠落玉盘,带着天然的韵律感。
朱帘秀本身的嗓音就好,天生的名伶,经过“幻音阁”的音效加成之后更让人第一时间就能沉浸其中。
她一段自报家门的念白,将赵盼儿的身份、性情、以及看待世情的通透玲珑,说得活灵活现。台下观众,无论老少,立刻就被这鲜活的人物吸引住了。
尤其是年轻观众,发现这古早的戏曲竟然一点也不沉闷,顿时兴趣大增。
《救风尘》里面周舍的扮演者是从省城戏曲学院里找来的一位老师,功底深厚,唱腔也了得。
朱帘秀将赵盼儿那种“假意儿温存,真心儿算计”的状态拿捏得恰到好处。时而娇嗔,时而泼辣,虚与委蛇,步步为营。她把周舍耍得团团转,那周舍的丑态百出更衬得赵盼儿机智过人。
朱帘秀的唱念做打在这里全面展现,一段段唱词妙语连珠,节奏明快,身段动作干脆利落,又美又飒。
最终,赵盼儿成功骗得休书,救出宋引章,周舍人财两空,受到惩处。戏在一种大快人心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小剧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台下的笑声和喝彩声明显比之前看《窦娥冤》时更多、更频繁。路晓琪靠着墙,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在场坐着的有一半是老戏迷,谢幕后就用手上的铜钱往台上扔,尤其是包厢里的出手大方,路晓琪甚至看到落在台上的小玩意儿泛着银光和金光,顿时啧了一声。
不出意外,这是古镇钱庄专门为了游客可以打赏推出来的“小银锞子”和“小金锞子”,虽然不是真正的金银,但也售价不菲。
豪气!
老戏迷们的做法也带动了年轻的戏迷们,一时之间小剧场里热闹非凡。
路晓琪在后台等着和朱帘秀聊了聊天,还遇到了周舍的扮演者宁老师。
“朱老师实在是太厉害了。”宁老师对朱帘秀赞不绝口,“她当时说想要复原元杂剧,我还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
众所周知,元杂剧早已经消亡了,演变成为了其他的剧种。戏曲界这些年可不太好过,保住已有的东西已经竭尽全力,更别提去复原那些消失的东西。
所以宁老师一开始对这个邀约简直嗤之以鼻。但是对方锲而不舍,还发来了朱帘秀清唱的几段元曲。
听了之后,宁老师立刻坐不住了,买了最近一趟的高铁立刻就过来了,然后和朱帘秀相见恨晚,立刻答应了和她搭档。
他也很纳闷一个看上去这么年轻的姑娘怎么能有这么多的元曲曲谱,但人家只是简略说是家传,想必也有隐情,宁老师就没再过问。
如今,完完整整一出《救风尘》排下来,宁老师对朱帘秀佩服地五体投地。
“我们学校都想要邀请朱老师每个礼拜去上一节课,可惜朱老师太忙了。”
朱帘秀有些歉意:“最近这一两年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主要是戏曲学校在省城,离得有些远,上一节课一来一回要两天,麻烦得很。如果是在清河市的话,她是很乐意去的。
路晓琪听了后倒是心中一动。
她笑眯眯看着宁老师:“宁老师,我们明年要开设学校了,到时候会设置戏曲系,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大可以咱们双方共同培养教学嘛。”
宁老师一愣:……这也可以?!
路晓琪已经开始数着自己这方的优点了:“你看,我们有朱老师,还有众多技艺高绝的乐师老师。最关键的是,我们正在赞助戏曲文化,到时候学生们直接可以在清河古镇就业……”
朱帘秀的戏曲以后仅限于古镇内吗?
当然不是!
那未免太可惜了。完全可以走出去,和《踏金莲》一样巡演嘛。
当她说到就业的时候,宁老师的眼睛微微发亮。
就业可真是戏曲学生们现在的痛点,戏曲势微,如今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很多不得不转自媒体或者是削尖了脑袋往娱乐圈走。所以路晓琪的这个提议,还真是让宁老师心动。
“让我想想……”他喃喃道。
这太可以了!
路晓琪当然也不逼他现在就做出决定,而且宁老师一个人也做不了决定,还得校方讨论个几轮。她笑道:“行,您慢慢考虑,到时候细节完全可以再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