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实名举报!清河VR体……(第3/5页)
“流亡。”金教授的声音有些低沉,他轻轻吹了吹茶杯上的热气,“颠沛流离,物是人非,惨不忍睹啊……”
田凡立刻想起自己还没体验的后两段,心情也随之沉重了一下。
他忍不住问道:“老师,您说,这VR,它真的能算历史吗?我们看到的,是真实发生过的吗?我刚才有一阵子,几乎觉得我就是在那儿了。”
金教授沉吟了片刻,缓缓道:“这是个好问题。我们传统的历史研究,讲究的是‘无一字无出处’,依赖的是文献、考古证据和逻辑推理还原出历史的脉络。”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在思考如何措辞:“而这个,它给的是一种体验,是情绪,是瞬间的氛围。这种编织必然包含了设计者的理解和想象,所以会有很多料或许并无明确记载或是语焉不详的细节。”
“那您的意思是,这不真实?”
“不,不完全是这样。”金教授摇摇头,转回头看着田凡,眼神锐利起来,“恰恰相反,它可能触及了另一种更深层次的‘真实’。因为有了细节才有了血肉,就比如杨贵妃,她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化的美人,更是一个有艺术素养和热情的鲜活个体……”
“对!我就是这个感觉!”田凡点点头,“尤其是她弹琵琶的时候,我就想,其实大众接触得最多的历史书上是没有提到这点的。”
玄宗设立梨园,杨玉环是重要的艺术顾问和参与者。然而千百年后,留在世人印象里的,多半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香艳,是“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凄楚。却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她也曾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创作和演奏了那个时代最辉煌的乐章。
金教授笑了笑:“因为历史书写有它的侧重点和局限性。而这个VR,它通过强大的技术手段,试图模拟出那个时代的情境逻辑。在那个情境下,发生这样的事情是符合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的,即使具体细节无从考证,但其神韵可能是真实的。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的理解历史的途径。”
他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它当然不能替代严谨的学术研究,甚至会因为其逼真性,带来一些以假乱真的历史记忆。但对于激发兴趣、加深对历史复杂性和人物多面性的理解,尤其是感受那种时代气’,它的价值是巨大的。它让历史从纸面上立了起来,变成了可感的、可共鸣的。对于我们做研究的人而言,它甚至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
田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就好比如果有一个孩子看完了‘清平调’,然后当他日后接触到历史书上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些字好像都活过来了。”
“正是如此。”金教授赞许地点点头,“这才是它最大的意义所在。”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交流了一下彼此体验中的细节和感受。
之后,田凡又去体验了几次其他的记忆。
如果说“清平调”是盛世大唐的华章,那么“流亡”便是这华美锦袍被骤然撕裂后,露出的冰冷现实与彻骨寒凉。
不再有灯火辉煌的宫殿,而是泥泞的道路、萧瑟的秋风和面有菜色的难民。他看见李龟年混在逃难的人群中,曾经宫廷首席的傲气与风华已被磨蚀殆尽,只剩下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袍和紧紧抱在怀中、视若生命的琵琶。
让田凡比较震惊的是,流亡可以算得上是大尺度了,很多地方甚至是要打上马赛克的,路边的枯骨、被遗弃在路边的伤者、为了一个发霉的菜饼而打得头破血流的饥民、对着百姓亮出屠刀的乱兵……虽然很多镜头只是一闪而过,却足以让人脊背发凉。
甚至连气味都那么的难闻。
难怪在选择“流亡”的时候,系统提示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
这的确是很惨烈的画面,甚至是空气都不是那么好闻。十几分钟下来,田凡只觉得自己也去乱世走了一遭,这才明白为什么刚才看到金教授的时候他会是这样疲累的表情。
而“忆江南”,则是繁华落尽后的尾声,是夕阳余晖下的一声悠长叹息。
李龟年沦落江南,已是白发苍苍的他在街头卖艺。
最刺痛田凡的,是在一场地方小官举办的、试图模仿昔日长安风雅的宴席上。主人认出了李龟年,半是炫耀半是施舍地邀他演奏。李龟年沉默地坐下,手指拂过琴弦,弹出的竟是那首《清平调》。
熟悉的旋律在破败的院落中响起,却再无当年的雍容华贵,只剩下无尽的苍凉与格格不入。
艺术不再是荣耀的冠冕,而是沦为谋生的工具和撕开伤口的盐。
他与同样潦倒的杜甫重逢在江南的落花时节,没有惊呼,没有大哭,只有长时间的沉默和对视,千言万语都堵在胸口,最终化作杜甫那一声沉重而悲怆的吟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