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头晕

蜂窝煤灶盖子一打开, 灶膛里火势瞬间猛了起来。

铁锅烧得泛出青烟,瘦肉切做柳叶薄片,往热锅里一滑, 顿时腾起股带着毛腥气的油香。

肉片vb大吃一团边缘微微卷曲时快手下入莴笋片。

油花爆裂声中,香味逐渐飘散至这一排各家的后窗之中。

然后香味被风一吹, 飘向四处。

“娘,谁家炒肉呢!”

陈蕴家饭菜飘香,跟软秋他们同时到达的四人还坐在门口。

看着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耸耸鼻尖,肚皮传出叽里咕噜的响声,被老娘严厉一瞪, 立刻羞红了脸埋下头去。

“娘, 大哥大嫂咋还不回?”

先前走着差点昏倒的女同志经过休息脸色瞧着稍微好了些, 脸蛋上两团红晕,额头沁着细密汗珠,看着很热的模样。

“估计快回了吧。”满脸皱纹的大娘抬头往桥上瞅, 一双眼里是化不开的愁绪:“包里有饼你们姐妹分着垫垫肚子。”

“头个月就写信说要带翠芬上县城看病,老大家的……”

“别胡说!”大娘咬着后槽牙瞪了眼老头:“要是不同意咱们带翠芬看病,老大家的怎么还会让我们把人带到厂子里来。”

别看面上说得笃定,其实大娘心里也慌张得很。

他们是东方红公社的马家,老两口膝下有四个娃,老大两口子在机械厂里上班, 老二两口子在生产队种地,剩下两个女儿大得刚满十七,小那个十五。

上个月起三姑娘老说头晕恶心, 发作起来又吐又拉连站都站不稳,上卫生院找大夫看了说是脑袋有毛病得上县城看。

从来没有出过生产队的老两口哪敢带女儿去县城,于是就给老大打电报, 收到回信让他们先来厂里汇合。

一家四口没舍得花钱坐公用汽车,走了一天一夜才总算走到机械厂。

就是没想到一来就吃了闭门羹,老大家房门紧锁不知人去了哪。

也难怪马老头犯嘀咕……

“大哥回来了!”

桥那边远远走过来两个人,熟悉的身影立刻让老小马翠霞高兴得直喷面渣子。

“老娘。”

男人也瞧见了自家门口坐着的几人,忙小跑加快步子。

“你去哪啦?”

“今天同事家娶儿媳妇,我们去吃席……”

男人忙不迭打开自己屋门,把已经两条腿都打抖的马老头搀扶进了屋里。

灯光亮起。

斜对面的杨菊花看人都陆续进屋,这才端着海碗进了隔壁。

“今天你胡大哥难得大方一回舍得买猪脚,我炖了点海带你们尝尝。”

陈蕴正在往桌上端菜,忙招呼:“嫂子我刚好想去喊你,晚上让月娥和向阳上我家吃饭。”

“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就让他们在家吃。”

相处了个把月,陈蕴发现杨菊花这人嘴巴虽然没个把门的,但为人做事其实挺慷慨仗义。

虽然海带多猪蹄少,但人家本来就买了一个蹄膀,能端这么多给邻居已经算难得大方的人。

“嫂子把菜端过来咱们打平伙。”高明的声音远远传来。

“那怎么行!你家今天不少肉菜,我们这不是占便宜吗!”

“要算那么清楚还打什么平伙,躲自己家里偷偷吃算了。”陈蕴推着杨菊花跨出门口:“向阳,端碗上我家吃饭。”

“陈姨,我爸还藏了瓶高粱酒,我知道在哪!”胡向阳在屋里一蹦三尺高,还没高兴几秒就脑壳上就挨了一巴掌,又改成小声地哼哼唧唧。

“你小子倒是会用你爸的东西献殷勤。”胡钢铁骂。

骂归骂,几秒钟后胡钢铁率先提着瓶酒走了出来,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拿。

“菜都不晓得端一盆。”

“我先找小高吹几句,你们娘几个慢慢收拾。”

胡钢铁皮肤黝黑长相普通,生活里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挣钱养家归他,家里活儿那就都是媳妇干,油瓶子倒了都不会多看一眼。

冲陈蕴笑了笑算是招呼后,背着手一颤一颤进了陈蕴家。

大男子主义另一个典型代表行事风格,觉得所有女人都头发长见识短,从来不会跟陈蕴多话。

除此之外……倒也算是个好人。

“天天就惦记那二两猫尿,狗屁本事没有。”

共同生活几十年,杨菊花骂得再难听胡钢铁也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骂完权当没事发生。

人家两口子的事陈蕴总不能也跟着说,只能把话题往其他方向带。

“嫂子,斜对面那家是姓马吧?”

“你也瞧见啦?”杨菊花立刻来了兴致,一只脚跨在门槛上都没收回来就立刻开始说:“男同志叫马志刚,在厂车间上班,他媳妇张桂香在澡堂收票……”

这片家属楼里住了多少户,每户人叫什么干什么杨菊花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人家娃娃的学习成绩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