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李义(第3/4页)
李护国从小就跟李义关系好,二叔过生日摆酒席他肯定会来,而且还会带着一家子都来。
“咱们什么都别说,让大嫂自己看就成。”
说再多都能左耳进右耳出,只有亲眼所见冲击力才足够,李义就不相信嫂子看见孙子后还能摆出那副刻薄的嘴脸。
“还要下周!”李忠不满。
李义才懒得搭理他,抱起心爱的蛐蛐罐赶忙换了个地方。
这一周,李忠只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
他听说高念安跟胡同里的孩子们已经混熟,带着两个弟弟经常去胡同里的土地庙玩,只要一听见隔壁有人说要出去玩立刻就会跟出去。
可惜每次跟孩子们打招呼都只得几个撒腿就跑的背影。
每天去每天被嫌弃,李忠仍然乐此不疲。
到后来还是高铁军下班瞧见李忠在家门口鬼鬼祟祟偷看,李护国两口子才知道了这事。
三天饿九顿的鸟……
好不容易,李义摆寿宴的这天终于到来。
李家祖上南方人,男性生日有摆九不摆十的风俗。
所以李义五十九大摆宴席,六十岁反倒只是关系好的几家人吃一顿,请得还是胡同里专门办红白事酒席的厨师炒菜。
厨师只负责炒菜,剩下洗切都得自己找人忙活。
李义妻子早逝,儿子又没在跟前,原先该家属操持的杂活儿都压到了大嫂方婶的头上。
头天她就挨家挨户地端了花生糖上门找人帮忙,来到高家时犹豫片刻还是进去了。
不过家里就高铁军和董巧英两个老的在,小辈们都各有各事没在家。
松了口气的同时方婶子心底也隐隐有些失望。
李忠装得再好她这个几十年的枕边人都能察觉得出,何况他根本没有半点藏着掖着。
偷摸着去瞧,受了气回来就唉声叹气。
一来二去的方婶子心里也被勾起了好奇,出门都会下意识往胡同里看上两眼。
李义生日当天一大早,董巧英就带着陈蕴去隔壁帮忙,婆媳俩负责摘菜。
“你爸和李忠关系一般,但和李义关系好……”
出门前,董巧英还特意跟陈蕴和软秋先说了去帮忙的原因。
早些年日子实在过不下去,高铁军和李义走一夜去山上偷偷打猎摘野果,两人每周都去,依靠着那些东西才让两家人好不容易多渡过难关。
高铁军碍于身份不能去黑市,也是李义帮着跑腿换米面,反正两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那咱家请客那天怎么没瞧见李义叔?”陈蕴问。
“他去海市见儿子,上周才回来。”董巧英说。
提到李义儿子董巧英就摇头,孩子有出息是好事,可没良心再出息都是白搭。
十五年前李义儿子因公派出国学习在胡同里可是大新闻,谁听了不得羡慕李义养了个好儿子。
结果还没高兴两年,就传来儿子拒绝回国选择留在国外的消息。
因为儿子的这一举动,李家人没少被抓去游街挨批斗,要不是后来李义登报跟儿子断绝关系,再加上李家亲戚帮忙,李忠两口子的工作根本保不住。
因为这事,李义妻子一病不起早早去世,就剩下李义跟哥嫂住。
“李忠两口子就是在护国的事上糊涂,要是真坏,当年李义出事他们早就撇清关系了……李义媳妇死之前都是老方端屎端尿,咱们这些外人说不出一个不好的字来!”
董巧英跟李忠两口子毕竟认识几十年,对他们的为人肯定比陈蕴和软秋清楚得多。
软秋听到的仿佛是另外一个人,她完全没法把破口大骂的婆婆跟那个照顾弟媳的好大嫂联系在一起。
“老方之所以反对软秋和李护国结婚,其实也是怕他步了李义后尘……不过老方固执也是真的。”
要是少些固执,早就一家团圆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说着说着,董巧英还偷偷看了眼陈蕴。
当初高明要和陈蕴结婚,其实她心里也有些不愿意,当年李义被石头砸得头破血流的场景早些年做梦都会经常梦到。
后来还是高铁军劝得她终于想通,只要儿子愿意他们做父母的祝福就好。
何况当初大儿媳的情况可比陈蕴要严重得多。
陈蕴没想到印象中开明的公婆其实也经历诸多心路历程,这会儿只是听得暗自咋舌。
人性真是复杂,善良和刻薄也能同时出现在同个人身上。
院里帮忙的人已经不少,三三两两分散在院子里。
“老董,你终于舍得带二儿媳妇出门啦。”
刚进入院子,在婶子们看来还是新媳妇的陈蕴难免受到大家一通调侃。
“看来我家小陈天天喊婶子是喊的路边大黄狗,天天婶子长婶子短,到头来都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