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最近最远的人 (十)
“长官,不支持抗战的帽子太大了,我不能接受。作为个人,我随时愿意被征召。但是作为慈济的负责人,我必须首先考虑慈济的利益。还有许多病人仰仗慈济,长官。”
“你找借口,你给我等着……”
“我可以等着。”程静漪做了个请的手势,扬声道:“小梅,送客。”
门开了,小梅进来。
两位面红耳赤的军官走出程静漪的办公室,仍然气喘吁吁。梅艳春送他们出去,皱着眉回来,对正在写着什么的程静漪说:“程院长,他们……会不会找你麻烦?”
“不支持抗战是个很重的罪名,是么?”静漪捏着她的派克 51 金笔,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字。写惯了英文,忽然换了中文,她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端正。
“眼下还不是。您别担心。轮不到我们先承担这种罪名。”梅艳春安慰她的上司。她的语调却不自觉在低下去。她也知道程院长在医院的处境已经不太妙,如果再与军方闹僵,事情只会更糟糕。慈济是否能经营下去先不要说,恐怕理事会那些人先就有了理由赶她下台,这可是在陶系辖下的第四战区……
“慈济一定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拒绝军方请求的私立医院。我们不是不支持抗战……”静漪将笔放下,“打仗?这仗打不打、怎么打,都还是未知数。真的打起来的那一日,慈济的许多人,一定会志愿去做随军医生的,恐怕我拦都拦不住。”
梅艳春一时没有弄明白静漪的意思。静漪将她写好的一叠米色印花纸笺交给梅艳春。梅艳春接过来一看,是请柬。
“替我送到。这个周日晚上,我在家中设宴,请这几位贵客。”静漪转着钢笔帽。
梅艳春答应着出去。
她仔细看着这些名字,除了医院的几位理事,就是长期资助慈济医院的大财主,剩下的不是政要便是大商贾,只有一位很让人意外——逄敦煌。梅艳春看到这三个字,发了半晌呆。
程院长,怎么会邀请逄敦煌?刚刚来的那两位,就是逄敦煌的直属部下。
她沉吟片刻,敲门进去。
程静漪正在打电话,看到她,握住话筒。
“程院长,您不打算请杜文达先生是么?”梅艳春问。
叱咤上海滩的三大巨头之一的杜文达,前两日曾在公开场合称赞过慈济医院的功绩。以杜文达的地位,不可能无缘无故说起这样的话,但是静漪还是慎重而矜持地通过闻风赶来采访的记者表达了谢意。她没有贸然表示什么。
静漪说:“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您的宴请名单里,能不能再加进一个人?我想替我父亲谋您一张邀请函。只是不知道……”梅艳春微笑着说。她有点儿拘谨。
“梅孟贤先生?”静漪问。
梅艳春沉吟片刻,点头。
“我随后便写。”静漪郑重地道。
“那我先出去了。”梅艳春很高兴,回身将门关好。
静漪停了一会儿,才对着话筒道:“是我的秘书……对,就是那个教训你的两名来使的小秘书。”她说着,将话筒换了一边,“邀请函我让人晚点送到。省身,你真的要来?”
听筒里传出逄敦煌爽朗的笑声。他说自己一定到。他开玩笑地说程静漪你还用得着四处打劫么,不信你这就打电话给程老九,你要多少钱,他弄不来给你?何苦来的,讨人嫌不说,多跌份儿啊。
静漪沉默片刻,才道:“你再多嘴一句,我告诉小梅你的请柬不用送过去了。”
逄敦煌急忙告饶。又问那杜老板呢?
“你刚刚应该听到了,我会邀请梅先生。杜先生那里,希望这不至于是冒犯了他。”静漪放下听筒,补写了一张请柬拿出来给小梅。小梅正要准备出门,问她有没有别的事情要交代。她问:“有一件。你有没有熟识的裁缝?”
“您需要哪种裁缝?”小梅细心,先问道。
“能修改礼服的。”静漪说。虽是家宴,仍然要盛装。“来不及做新的了。身边的几件都不太合身。”
“这事儿好办,包在我身上。”小梅笑着说。
可第二天,小梅看到静漪拿来的那件礼服,立刻改了主意,说:“您这件衣服,要修改的话,得寄回法国去吧?我要去找的那位可干不了这事儿。”
静漪瞪她。
“我的意思是,我原要介绍的这位操洋泾浜英语的裁缝,让他来给这件衣服动手术的话,那可是二把刀的大夫上手术——保证开膛,可不保证能缝合……”小梅皱着眉,掂着这件缀满珍珠的蕾丝礼服,做工如此精细,真让人爱不释手。她只在大姐从巴黎带回来的杂志上见过,没想到今天不但眼见为实,还能亲手摸一摸。“这样好不好,我带您去见个人。他要是能改,咱就试试,如果他也说不行,那就干脆另外再选一件。他店里的礼服也是欧洲最新式样。虽然不及这个名贵,也很说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