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或浓或淡的影 (十九)
静漪转过头去不理他,幸好之慎只是随口一说,见她挑书去了,倒也没有再接着问她什么。
她顺着书柜慢慢往里走,最终选了一本英文小辞典拿在手里。
结账时,之慎不经意似的问她:“前阵子不是在猛攻德文?怎么,最近又想加强英文了?”
“嗯。”静漪把辞典放下,让之慎替她付钱。她镇定地说:“你忘了,我们是英文授课了。这边的教材内容更艰深,我确实得加紧。”
“你英文底子本来就好么,不怕的。”之慎付了钱,从静漪手中拿过辞典来替她拿好。
兄妹俩走出书局,程家的车子已经在等了。
之慎再三地同陶驷的部下说明,他们乘自家的车子回去也就是了,不需要他们护送,未果,只好由着他们跟随在车后。
程家的司机从后视镜里看到那军用吉普车跟随在后,倒是觉得很威风,笑着说:“还是第一次有军车护送。”
之慎也忍不住回头看了两眼,说:“怎么就觉得哪儿不对劲儿似的。”
“有啥不对劲儿。这是陶家把咱们当自己人的意思呗。不然人家犯得上吗?”司机倒是说的直白,“对了,十小姐,我刚刚出门的时候,陶家又派人送了些东西来。好些人一趟趟往里送,搬搬抬抬忙了半晌。”
静漪扯着书包上的扣环,转脸看街上。
“今儿又送什么?陶家这些日子天天来送东西呐。”之慎看静漪脸又绷着,跟着逗她。
司机笑笑,摇头。
之慎又回头看吉普车,跟静漪说:“虽说是代司令,这城防军能被陶家二公子在短短数日之内指挥若定,他也是有点本事的。看来陶伯父这趟北平没有白来。那日在孔家,听他们议论,还说陶伯父在这个时候来北平,简直如入虎穴。想来没有擒虎艺,绝不上南山……段家在这次兵变中虽说立下奇功,但也付出巨大代价。段伯父在兵变之后遭到伏击,目前生命垂危,吊着一口气等着在日本的大公子奉先回来。听说奉先上个月已经回国,现在正在往回赶。段家把陶驷请出来稳住局面,却不知道陶驷这次是帮谁在稳住局面。段家这场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说不定啊,段奉先回来,是爹也没了,权也没了。你说,这父子弟兄的,到这份儿上,还有意思吗?段大哥是有本领的,段二哥为人也仁义,就是动到真格儿的,哪个不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最前面呢?兄弟也得分个你死我活。段伯父一生戎马倥偬,是做过大事的,身后事若能顺顺当当过去,还算圆满,若不能啊……”
静漪无心和之慎聊这些。
到家之后,她也没有亲自向护送他们回来的士兵道谢,而是由着之慎打发他们去了。
等她回到杏庐,等着她的除了成堆的礼物——母亲说是陶家送来的什么东西,嫡母直接让送到杏庐来了——还有数不清的布料,和等在那里的裁缝。
她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就将头脸埋进了被子里,宛帔怎么让秋薇去叫她出来量体裁衣,她都不肯。硬生生让裁缝等了半个钟头,她才勉强地出来,让量了尺寸。
宛帔打发裁缝走了,才看着静漪,并不问她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她。
静漪在母亲沉默的目光中,渐渐平静下来。她蹲下去,坐在地平上,仰望着母亲。
“娘,以后我离您远了……您……会怎么样啊?”她握着母亲的手。
宛帔想了一会儿,说:“从前我也这么问过我娘。”
静漪的下巴,搁在母亲的膝头。
她从未听母亲提起过“娘”这个字。
“她老人家说,女儿嘛,总要嫁出去的。知道你好,也就好了。”宛帔轻声地说,“漪儿。”
“嗯?”静漪抱着宛帔的膝。
“你离娘多远,娘都不怕,知道吗?只要你好好儿的。”宛帔说。她抚摸着静漪的头发,手微微地有些颤抖,因此腕上的碧玉镯子,轻碰着静漪的耳朵。
温温的,仿佛是她小时候,睡着了,母亲那样轻轻地吻她。
她一动都不想动。
良久,她稍稍抬起头来,看到母亲裙摆上,灰色的绸缎上,印了两点深灰。
她刚想看清楚那是什么,就见两滴亮晶晶的东西,又落了下去……
“太太,青黛来了。”翠喜在外面禀报。
静漪忙站起来,背转身过去。
宛帔指了指里间,静漪走进去,她坐端正了,等青黛进来,问道:“是太太那边有什么事?”
青黛回话道:“太太请二太太这就过去。太太明儿要去段家吊唁,手头有几件事情要交待给您呢。”
宛帔问:“段家?段家谁殁了?”
“是段司令。段家来人刚刚走。”青黛回答,见宛帔愣了愣,她就接着道:“外面传说段家都乱套了。段司令还没咽气儿呢,几个儿子和老部下就在他眼前儿动了枪。段司令生生就是给气死的……老爷现在太太那里。还有,听说姑太太家里,三表小姐这两日生了病,家里也有些不安宁。太太说,要是她这几日忙不过来,二太太还得去瞧瞧赵家那边,照应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