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三)(第2/3页)
陶骧将瑟瑟妥当地放在床上,退了出来。
屋子里只剩下静漪看着雅媚照顾瑟瑟。她看雅媚虽是笑着在说话,显然是哭过的模样,就说:“二嫂连衣服都还没换呢,还说让我不要迟到……那,我们还是先走吧。”
雅媚也没回头,只是说:“那等下见的。”
静漪站了站,看雅媚对着睡沉了的瑟瑟像是发呆似的,悄悄走出房门。出来看着陶驷兄弟都板着脸,自己也没吭声,看看陶骧。陶骧轻推了一把陶驷,也不说什么,拉起静漪便走了。
静漪走出来才缓了口气,又觉得手疼,原来陶骧拉的是她那只伤手。此时陶骧也意识到,忙松了手。两人在园中四目相对,一时都有些不知所措。静漪直觉陶骧是知道什么的,他同陶驷的表情太合拍,而雅媚不是寻常就会动气的人。
陶骧被静漪这样看着,倒也坦然,说:“走吧。去母亲那里等着。”
两人走出恪园,老远便看到有一群人前后簇拥着往这里来。静漪闻到一股浓烈的醋味。待他们经过身边,静漪便看到除了前后打着灯笼的,便是捧着正冒着袅袅白汽的瓦盆的,鱼贯而入,进恪园大门去了。
静漪问:“这就是‘打醋盆’了?”
她只是听说除夕夜有“打醋盆”的规矩。应是将石头在灶里烧红,浸入醋盆中,再端着醋盆在宅内四处走动,要让醋味都散在宅内各处,保证来年百病不生。陶宅大了些,打醋盆的行动早早就开始了。
陶骧抽了抽鼻子,小巷子里醋味真重。
“酸酸的。”静漪说,嗅嗅,“挺好闻的。咱们那边也有吗?”
“有的。要放在花园子里的。”陶骧解释道。
“哦。”静漪点着头。这一路走,看到的新鲜物事就更多,院内屋中都有的火盆,据说是“聚宝盆”的意思……她暂时也便忘了担心雅媚。
此时延禧堂里,陶盛川夫妇刚刚换好衣服。
见陶骧和静漪先来了,齐齐地站着他们面前,陶盛川原本节下心情就很畅快,看着温柔美丽的静漪站在英俊帅气的儿子身旁,不由的就笑起来。陶夫人知道他心思,本想劝他不要那么表露出来,但她自己看看,也不得不承认他高兴的有理,于是说:“倒是你们两个小的先来了。雅媚也不见,还说来帮我梳头呢。”
“二嫂原本要出门了,瑟瑟喊着要睡觉,她同二哥就被耽搁了。”静漪说着,就觉得陶骧是瞅了她一眼的,她只看着婆婆,问:“母亲,要我帮您梳头吗?”
陶夫人笑道:“罢了罢了,我不过说说。老爷,早些过去吧,别误了时辰。”
“老太太呢?”陶盛川问。
“已经让人去接了。”陶夫人说着,替陶盛川整理下貂褂。
静漪看着穿了貂褂的公公,比平时又多了几分威严似的。陶盛川一向对晚辈话不多,对静漪已经算是格外宽和些,看她悄悄站在一旁不说话,出门时倒对陶骧说:“老七,顾着些静漪,不然她该想家了。”
陶骧听了笑道:“父亲若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她倒真要想家了。”
“谢谢父亲。”静漪笑道。她走在最后,跟着去了前院。
此时前庭停了多顶小轿,陶老夫人和老姑太太们倒已经先到了。正堂内电灯烛火交相辉映,亮如白昼,花团锦簇中自有一股富贵逼人的气象。先来的也已经分男左女右站好了。大少爷陶骏乘着轮椅,由福顺伺候着站在陶盛川身后,看上去已经全无异状。静漪找到大少奶奶符黎贞,便走过去站到她身后。符黎贞略欠了下身,并没开口说话。静漪也屏声敛气。不一会儿,雅媚静静地走进来,站到她们中间。
静漪看看雅媚,雅媚对她点点头。
她见雅媚气色已定,也就安下心来。紧接着听到钟磬三鸣,外面鞭炮声响起来,作为陶家家长的陶盛川立于供案之前,焚香祷告一番之后,将香插于香炉之中。
静漪在家时,这些礼仪中磕头都简化成鞠躬了。此时见公公领头行叩拜之礼,也不得不跟着三跪九叩。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束向祖先遗像的叩拜。陶盛川请陶老夫人上座,携妻子给母亲磕头,说:“祝母亲新年如意,福寿安康。”
陶老夫人坐了受礼,让金萱给他们一人一只荷包,说:“你们也新年如意。”
陶盛川夫妇起了身,往下从老姨太太开始,到陶骧和静漪,依次给老夫人磕头。陶老夫人看到静漪时,果然笑着说:“新媳妇儿头一年给双份。”
“谢谢奶奶。”静漪笑着接了,又磕了个头。
“荷包拿双份儿,来年儿子也抱一对吧。”陶因泽在一旁笑着说。
因为她这一句话,大家都忍不住笑起来,只有静漪红了脸……陶骧轻轻拉了她一把,一起去给姑奶奶磕头,少不了又受了几位姑奶奶打趣。她只记得自己和陶骧一道,跪下去站起来也不知多少回,待到膝盖都酸了,手中的荷包红包也拿了一大堆,才往后堂去用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