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易聚易散的云 (一)
静漪这一病,缠绵病榻又有月余。待她渐渐好起来,已至初夏。其间她就在琅园静养。刚返家时她病得太凶,连陶骧也被陶夫人嘱咐不要打扰到她。陶骧起初尊母命别室而居,后来军务繁忙,连家都顾不上回了。静漪人在病中,精神萎靡不振,颇有段日子是晨昏不辨,有时守在身边的人是谁都认不清,这些倒都不太在心上。况且见不到他,她心里竟是轻松的。只是病中被家里上上下下像只瓷娃娃一样对待,一日日汤药不断,陶夫人还特地嘱托大少奶奶就近照看,又令她觉得很不轻松。
静漪开始用的是西药。胡少波时常带着护士来给她打针。待她病情稳定,便用中药调养。静漪自知自己的病并非全是身体原因,汤药服用得再多些,助益也不大,可这毕竟是长辈之命,又有符黎贞勤谨地看着她服用,少不得不依从。
陶骧一日回来,亲眼看到了静漪喝药的苦状。原本因病就苍白的脸,喝了药之后简直透出青来,想是极苦了。偏偏她又不叫苦,汤药凡端到面前,总喝得一滴不剩。他看得直皱眉。秋薇心疼静漪,服药后就马上给她一颗话梅,她却不吃。
陶骧倒有些纳闷。
秋薇离了静漪跟前,悄悄拭泪。张妈问起缘故,她才说小姐从小就怕喝汤药的,从前太太每次让小姐喝药,都拿话梅哄她的……后来小姐大了,喝药讨话梅,倒是哄太太开心了。
张妈叹气,趁陶骧在家,跟他念叨了几次,说少奶奶的病要静养是没错儿,哪怕让少奶奶去乡下住一阵子散散心也比整日闷在屋子里喝那巴苦的药强。
陶骧当然深知静漪这一病不起,大半是心里来的,张妈的话不无道理。
这天他恰好回来,再看到张妈和秋薇大幅阵仗的端着药上楼去,就说:“这些药就停了吧。没有病,倒拿药培着,也生出病来了。”
他说这话时恰好符黎贞陪着陶老夫人来了。符黎贞先一笑,陶老夫人却皱眉。
陶骧见祖母不乐意了,笑道:“我看她都好差不多了么。”
陶老夫人瞅着他叹气,说:“你懂什么。”
陶骧过来搀扶奶奶,说:“是药三分毒,奶奶。”
“我说你不通,你还不服气。先时刚进门,我就看她像是病后失于调养。别的不说,不到一年两场大病,不下工夫调养身子,日后有她吃苦的时候呢。”陶老夫人竟有些动气。
符黎贞忙劝道:“奶奶,七弟是心疼七妹呢。汤药确实苦。”
她这么一说,陶老夫人倒看了陶骧,“是吗?”
陶骧趁机道:“药是真不能一直吃,奶奶。”
陶老夫人就说:“既是这样,罢了。”
“奶奶英明。”陶骧说。
“不让她吃,你替她吃。”陶老夫人说。
这下连跟在后面的金萱银萱都笑出来。陈妈拎着一个食盒,也险些端不稳,笑道:“老太太要吓着七少爷了。”
陶骧笑道:“我倒是不怕吃苦。就是怕奶奶的好东西被糟践了。”
“你这不也知道是好东西?”陶老夫人说着便要上楼。陶骧请她先坐,看了秋薇一眼。
秋薇机灵,忙说:“老太太您请坐,我去请小姐下来。小姐说今儿身上觉得松快,正要下来走动走动呢。”她说完一溜烟儿地跑上楼去了。须臾,静漪从楼上下来了。
陶老夫人抬眼看看静漪。天已经热了,静漪还穿着夹袄。月白色的夹袄,银线挑绣的花样,素素的,衬的她脸色极白。身旁的秋薇大约是每日跑进跑出,倒被晒的肤色显了黑,与静漪一比,显得她健康多了。陶老夫人忍不住道:“老七你还说,你看看你媳妇儿瘦的可怜样儿。再不好好儿补补,人不说她病着没好好儿调养,倒说咱们陶家苛待媳妇儿了。静漪过来,让奶奶看看。”
静漪并不知道她下来之前他们祖孙都说了什么。看了陶骧一眼,陶骧却不解释。
符黎贞见这二人如此这般,笑道:“七叔心疼你整日吃药难受,跟奶奶说停了药呢。”她坐在一旁,麒麟儿就乖乖地坐在她身边。“奶奶,也难怪七弟说,我瞧着七妹喝那苦巴巴的药汁子也不忍的。只是七妹身子确实弱,两个大夫看了都说还得再喝几副药呢。倒是这些药喝了之后,不妨用丸剂,慢慢养一养。”
麒麟儿听她说着,抿着嘴看静漪,道:“我爹爹也不喜欢喝药汁子。早起还把药汁子泼了。”
小孩儿家的话不期然地说出来,大人们听了都是一顿。
静漪自从病着,符黎贞每日来,都不曾带儿子一道来的。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可爱的麒麟儿了。这乍一见,顿觉欢喜。她招手让他过来,说:“麟儿好像长高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