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时隐时现的星 (十六)

陶夫人说:“母亲,我怎么能不急?若在平时也罢了,眼下正是老七要去打仗的时候,真是太不像话了。老七那天不声不响地来这里一趟,还能为了什么?静漪什么都好,就是心思都在读书上,但凡多放些在老七身上,我也不会这样着急。母亲,这几年我总不说什么,到这会儿再不说,我也不痛快。”

“该说的,刚刚你都说了。让老七和她商议着办吧。老七允了,难不成咱们一力反对?不就把事儿弄拧了么?”

陶夫人忍了忍,也不想在老太太面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说:“母亲,我总觉得,这事不能由着老七和静漪的性子来。陶家何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她是陶家的媳妇,就该守陶家的规矩。进门三年,毫无建树。我看着,老七那心思虽说也深了些,总也有她不肯安心的缘故。”

“这个儿媳妇,你实在是不满意。”陶老夫人说。

她语气淡淡的,似不加褒贬。

陶夫人却听出老太太话中有话。想一想,大约是刚才自己语气重了,略一缓和,道:“母亲,我不是看不到静漪的长处。静漪若是肯,再没有比她能干的太太了。就是现在我把管家的事务交给她,她也未必做不来。可就是这一样,总不肯安心伴在老七身边,若让我说满意,无论如何都不能。”

“老七的意思,准她出洋?”陶老夫人问。

“是。我就是听了他的话,才坐不住了。他马上要出征,这不是让他不安心么?再说,母亲,静漪这一出去……往下可就不好说了。”陶夫人说。

“她的品性咱们都是摸得清的。不至于出什么岔子。”陶老夫人和缓地说。

陶夫人听着老太太维护静漪,忍着没有说话。

陶老夫人见她不以为然,只是不好当面反驳自己,便说:“暂且搁着,容她考虑些时日。这是大事,她不会不权衡利弊。逼迫太紧,反倒适得其反。”

陶夫人点头,又说:“母亲,老八的婚事,也得抓紧办了……”

陶老夫人说:“你裁度着办。”

陶夫人便捡紧要的和老太太说,过了一会儿,见老太太似乎是出了神,便停下来,问道:“母亲,是不是夜里没睡好?还是我今儿来提的这桩事让您心烦了?”

陶老夫人摇了摇头,看她,问:“这些年,在我跟前儿,少有人提起过老七的亲娘。老七也从来不问,是不是?”

陶夫人怔住,望了老夫人,好一会儿才答:“是。他从来不问。”

陶老夫人默然半晌,说:“你去吧。老八的婚事大意不得。一辈子就这一回,总要打发的她高兴。”

“她自个儿对这些倒不十分上心。”陶夫人微笑着说。

“新郎遂了心愿,余下的,自然就不怎么在意了。”陶老夫人点头,“盛川如何了?”

“咳嗽的轻些了。只是总不肯歇着。昨日二妹妹和妹夫一同来看他,还劝他多休息。”

“我的意思也是这个。横竖孩子们都能独当一面了。不如就趁着这回卸了那些差事,好好儿将养身子。”陶老夫人说。

陶夫人再坐一会儿,也就去了。

陶老夫人待她走了,仍静坐在原处。

陈妈看她出了神,水烟都熄了,还一动不动,过来替她点上。

陶老夫人看她。陈妈见看出她神色有些不对,忙问:“老太太,要不去歪一会儿?”

“陈妈,我这两日不知怎么的总梦到骧哥儿的亲娘。看又看不分明,可那样貌总觉得就是她,仿佛是有什么事的……凑巧骧哥儿又来。来去匆匆的,也没说什么,只是我心里不安宁……会不会有什么不妥?”陶老夫人慢慢地说着。

陈妈想了想,道:“可能时气不好,老太太您前些日子在道观,太清净了,有些事就想得多些。再者您对七少爷的事儿又上心,难免的。二太太生前是个善人。如今也会在天上保佑七爷的。”

陶老夫人听了,略心安些。

陈妈看她没有别的吩咐,也就默默退下了……

那边静漪走出去,好半晌都没有静下心来。待她回神,已经走到了陶因泽的院门外,定定神进了门,立即听到笑声。原来是尔宜在陪陶因泽说笑话解闷儿呢。看见她来了,尔宜亲亲热热地问她昨晚上睡得好么、给她让地方。

静漪刚刚被陶夫人责备过,神态间多少有些不自然。看出她别扭来,陶因泽问:“这是在哪儿受了气来的?”

静漪忙笑着摇头,说:“花都开了,姑奶奶,我和八妹陪您院子里坐会儿吧?晒晒太阳,赏赏花儿。”

“横竖在这儿都看得到,累累缀缀地倒去院子里做什么?”陶因泽虽知道静漪一定要她去外面,无非是想她多活动活动的缘故。可是她身子不便,总不肯多挪动几步,日常费尽心思跟静漪讨价还价。这会儿只听她哼了一声,指着静漪,问尔宜:“打量我看不出么。老八,说说,你七嫂是不是受了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