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百转千回的路 (二)

静漪在陶老夫人身边坐了,仰望着梨花。

陶骧是不爱吃梨子。她却是喜欢的。

去秋从什川送来的梨,说是古树上结的果,小是小了些,难得是皮薄肉厚,核儿都很小……送到琅园里来的,陶骧不吃,都归了她。她只是说了句好吃,隔天又送来两大筐。那日陶骧是在家里,见她对着两大筐梨子发愁,却说这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至于为了这也费心么……吃不完,又实在觉得那梨子好,不想浪费,于是她想了好多法子,想把梨子尽量保存得长久一些。后来还是张妈出了个好主意,将梨子放到后院地窖里去保存好。春节拿出来的时候,还新鲜着呢。张妈是很有点办法的。她爱吃葡萄,夏天张妈便从园子里剪下葡萄来,连着藤放到缸里去封好,冬天取出来,连叶子都是绿油油的,新鲜好吃得很呢。

陶骧看了问这是哪来的法子,说很灵的么。张妈不语,陶骧也就不问了。后来不知是张妈有意还是无意,倒是提过,二太太很会操持家事,日常生活,就有些小妙招儿,学一两样,终生受用无穷……静漪舒了口气。

早上陶骧走,她送他出门之后,张妈悄声同她说,七少爷要她随着少奶奶去德意志……她当真是没有料到他连这个都要替她安排的。

她仰头望着梨花久了些,只觉得阳光渐渐刺目,拿着手帕一遮。

“他吃东西这么挑剔,还不都是你们母亲惯出来的?”陶老夫人不以为然地说。

尔宜笑。她看看静漪,道:“从前是母亲惯着,如今七嫂也顺着他,挑嘴的毛病是改不过来的了。”

静漪说:“这不是什么毛病吧。”

尔宜扑哧一笑,点头道:“还好七嫂看着不是。”

她笑得厉害,望着静漪。静漪不自觉都又开始脸红。

她有点恼自己。尔宜那根本不过是句没什么含义的笑话……她今天是听着尔宜的话,总能听出些另外的意思来。

手帕绞在指头上,就有点用力。

“七哥除了这个,其他的到也没什么。一旦出了门,行军打仗,哪里能讲究的起来?风餐露宿,他不也照旧对付过来了么?细想起来,真也心疼他的很。”尔宜轻声说着,也有点出神。

有好一会儿她们都不言声。仿佛都在听轻风拂动树枝,把一树树梨花摇的舞动起来。

静漪伏在栏杆上,望着清亮的湖水。水面上莲叶还是小小的,远了看,铜钱似的,嫩嫩的绿着,养眼。不知道是不是听到她们说话声,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水中,锦鲤缓缓地往这边聚拢。

老祖母极爱这些鲤鱼的,养得肥肥壮壮的。

她看着锦鲤出神——雅媚老早就说过,老祖母养了一池锦鲤。那日,是陶骧头一次到程家拜访。雅媚看着北平家中花园子里的锦鲤,说老祖母把锦鲤养得可比这不差……她同之慎带了他们参观庆园,细细碎碎地讲了些闲话,过后几乎忘了个干净,大约他们其实那天都心不在焉。这会儿她看着这锦鲤,倒想起来他们闲聊的那些话……他们说过,老祖母养的锦鲤脾气也像了主人,很是爱着急的。此时看它们游弋在碧水之中,悠闲自在的,倒不躁也不急……她再看看同样望着水面的老祖母——和煦温暖的目光,柔得晴光潋滟。多少年来不知她究竟有过多少像这样平和的时光,看上去自在安然。但这份自在和平和,是要经过无数的风浪才能换来的。老祖母一定也不是没有过焦急暴躁的时候,只不过日子有功……她稍稍动了动身子。

“老七出生的时候,我问你们祖父,老爷,给新孙起个好名儿吧。老爷就说,叫阿满吧。满满当当、满满意意、美美满满。”陶老夫人笑眯眯地、慢吞吞地说。

“好好儿的,叫了这么个名儿。现在哪儿还有人叫。倒是有一次我听父亲不留神叫他小猫。”尔宜笑。

头顶开谢了的梨花落下来,蹭着静漪的发顶弹开,花瓣花蕊飘落在水面上。

静漪轻轻拂了下额头,看那锦鲤从水中浮游而上,张口吞呷那花蕊。

“这名儿才是如今没人叫了呢!”陶老夫人微笑道。

静漪细听。尔宜看看她,嘟嘟嘴,笑了。

“你七哥出生时候太弱小,亲娘又没了,吃谁的奶都不行,眼看一天比一天弱,那会儿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活下来……到如今偶尔我看着他,人高马大的,坐在那儿都跟座山似的,还有些恍惚,不太信也有那样的时候——你们祖父看了他,说那孩子一只手都能托住呢。”陶老夫人接过金萱给她点上的水烟,侧脸问了句“老姑太太怎么这会子还没来”,让去电话“问问是不是又不舒坦”。金萱应着下去了,她吧嗒吧嗒吸了两口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