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企业信息查询系统(第3/7页)

这决定了事情的所有走向。

居然没有!

至少,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认说这家厂子是他罩着的。

全部确认完毕,对这个企业的调查正式展开,负责药品监督的部门对这家企业生产的众多疫苗、试剂进行检测,震惊的发现:他们不仅试剂不合格,就连疫苗都敢不合格。

婴儿出生不久要打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被狗咬了之后要打的狂犬病疫苗,各种有效成份都远低于标准,说难听点,就跟打了生理盐水没什么区别。

如果有人被病犬咬伤,打了这家出的狂犬病疫苗,等潜伏期一过,他还是个死。

随着调查组的进入,紫金科技也终于出声了,他们卖给这家企业的全流程管控软件上,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进货量、出货量、财务情况……

尽管这家公司在数量上动了手脚,但是系统里明显有多处异常警告。

比如为了在短时间门内凑票据,他们从某些公司搞来了假的记账凭证。

时间门跨度有半年的记账凭证,居然全是连号,都不用调查组去翻,系统里就提示「编号异常」,会计本来可以关闭提示。

但是他又怕替老板坐牢,所以就留着那个提示,做为自己只是一个被迫帮凶的证据。

至于全自动生产记录上也明确显示,关于有效成份的设定,已经被人为修改过了,包括投料和最后的质检环节。

机器懂什么,机器就是个服从命令的傀儡,人说12%是正确的,它就按12%执行,人说现在改成2%,它就按2%执行。

每一步操作记录在系统里清清楚楚:几月几日,用谁的工号在什么地方登陆的系统,操作了哪些步骤。

不是系统没有查出来,是使用者改变了参数。

紫金科技终于出声了,薛露的团队把好多天前就已经写好,改了又改的稿件发出,在不同的媒体上都可以看见紫金的文章。

文章里只客观的说明事情,没有做任何评价。

不仅在生产环节上,连账面的异常都被系统发现。

这家公司有好几笔巨额净利润收入,也全是虚增,这些钱来自于国外代理商的销售退回,没有进行会计处理,就莫名的变成了收入。因此公司成了势头很猛的新兴企业。

总之,现在问题的焦点不在紫金身上,而在监管部门的后续处理上,就与紫金无关了。

紫金系统的多重监督功能,给围观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如果是原始的手工记账,调查组需要搬出大量的纸质文件,互相为证,从中发现异常的蛛丝马迹。

现在,系统能自动显示。

本来薛露想要再趁胜追击,好好夸一夸紫金财务软件的厉害之处。

安夏则劝她放弃:“自古以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任何软件能百分之百防得住人,夸得太过,以后会有麻烦,只要平实地说明功能就行了。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硬夸也没有用。”

这家公司得罪了展会主办方,还有安夏,那必然是不能轻易走得了的。

安夏找人去刨它的根,发现公司很新。但是创始人不新,这个叫靳合的男人已经成功开倒了三家与制药相关的企业了。

不是生产过程有问题,就是成品有质量问题,要么就是销售过期药……

由于国家对药品执行的是抽查制,所以只要运气好,就能躲开。

如果运气不好,出点钱,也能躲开。

三次开倒,都是因为运气太不好了,收款人自己倒台双规。

但是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影响,平均能赚个几千万之后,才会遇上「运气不好」的事情。

罚个几十万,吊销执照,对他来说无所谓。

他就关了旧公司,重起一个名字,开立新公司,注册地天南地北的乱蹿。

刚开始那会儿,连计算机都不怎么用,更别提联网查人了。

靳合这种黑历史满满,身份明显不适合再开医药企业的垃圾混蛋,居然就让他开了一次又一次。

在没有疫苗接种联网登记的时代,也不知道他到底害了多少人。

如果不是靳合这次得罪了记仇的安夏,他还会故技重施,换个地方,继续注册新公司,看看哪个不幸的人遇上他的药。

安夏看到靳合第二次开立的公司特别小,办公地点在居民楼,手下就一个销售、一个兼职会计、一个送货师父。

怎么忽然现在就发达了?

变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大型医药企业?

继续深挖,安夏在靳合的合作伙伴里,发现了一个怪怪的名字:JEFF YAO。

这名字看着就是个外籍华人,安夏再往下查,竟然是熟人——姚华。

之前那个企图挖紫金核心员工,还制毒,最后还逃之夭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