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时间很快,转眼便到……(第2/4页)

说完,潘垚又喜滋滋了,“是不是今儿的饺子特别好吃?我亲手包的。”

于大仙:……

他点了点潘垚的脑门,“我瞧是你这脸皮特别的厚。”

……

破五这一日送穷神,大家伙儿都不怎么走动,潘垚这才安安心心的将河磨玉的仙人骑凤雕刻磨光。

小刷子拿着,将神像上的玉屑扫去,再用一块牛皮抛光。

神像不大,差不多也就十二厘米的高度,上头仙人宽袖盈风,下头是凤凰展翅。

这块河磨玉的颜色也颇巧,上半部分是莹润的白,中间透一分青绿,下头则是火红之色。

如此一来,仙人着白衫,衣摆间有绿意点缀,凤凰的那一块玉质,莹润中透着鲜艳的红。

翅膀欲振非振,好像下一刻便要展翅飞天,浴火重生。

“我手艺真好。”潘垚拉了于大仙在一道,看着桌上的仙人骑凤玉像,不忘夸自己。

于大仙啧了一声:“土土啊,我瞅着还是像大公鸡。”

“凤凰!”潘垚鼓气。

“好好好,凤凰,是大凤凰。”

最后,还是于大仙退让了一步。

潘垚爬上小庙的屋檐檐角,将这雕刻好的仙人骑凤玉像搁在那尊残破的仙人跑兽石像旁边。

多瞧了两眼那没脑袋的石像,潘垚都忍不住替玉镜府君心酸了。

……

于大仙:“搁好了?”

潘垚点头。

小庙的空地前,于大仙看了一眼小庙屋檐的檐角,也跟着叹了口气。

“我还没有给你讲过,我们这一脉的传承吧。”于大仙问。

“其实,我们这一脉,和玉镜府君也是有缘分的。”

“没有呢。”潘垚摇了摇头。

说实话,她也很好奇,身为仙长的谢予安被害了,那后来又怎么成了玉镜府君?

只是,这毕竟是玉镜府君的伤心事,府君连自己是那被师兄剜去仙骨的师弟这一事都没说,她自然不会多嘴相问。

于大仙给自己掰了个花生,嚼了嚼。

“都数百数千年了,师父的师父……嗐,反正就咱们最早的那个师父,他最早以前就是个皮行的。”

潘垚听于大仙说过古,知道所谓皮行,就是江湖郎中,俗称卖狗皮膏药的。

以前时候,江湖中人各行其道,也有自己的暗号和黑话,按于大仙的说法,江湖人一般分为四类,叫做【巾皮李瓜】。

所谓巾行,便是算命、相面、测字这类的人。

江湖郎中,卖狗皮膏药的,叫做皮行。

表演戏法的,叫做李子。

跑江湖卖艺的,叫做瓜子。①

于大仙:“他就卖一些狗皮膏药,还卖一些毒丸子,像什么驱蟑驱鼠驱蚂蚁的,咱们这一片虫多蚁多的,这东西好卖着呢。”

“有一回,咱们老师父卖了驱鼠药给个老太太,那老太太不讲究,药了老鼠,那死老鼠也不埋好,还嫌山里的野猫多,晚上叫得大声,让人听了瘆得慌。”

“后来,她就故意丢了这死老鼠到山里。”

潘垚皱了皱脸:“啊,那猫吃了吗?”

“吃了,怎么没吃。”于大仙点头。

到嘴边的肉怎么会不吃,就是人,捡了肉也会吃,更何况是山里的畜生。

“山深林密多精魈,那里头就有一只猫通了灵。”

“瞧见死了这么多猫,它一下就生气了,起了报复的心。”

潘垚听得揪心。

死的那些都是同类,说不定还是徒子徒孙,这当祖宗当老大的,肯定生气。

猫通了灵,就是猫妖,报复起来,手段定然不一般。

果然,下一刻就听于大仙道,“估计是道行也不深,它没有直接寻上那一家子,不过人家开智了,机灵着呢。”

“也不知道它怎么捣腾的,拿死老鼠药了野鸡狗獾这样小只的畜生,转而就往老太太家附近丢。”

“老太太家里以为是好东西,也没多想,捡着也就吃了,得,这一吃,就也被药死了。”

那猫妖害了人,犹自不甘心,还寻上了卖药的皮行。

于大仙给自己斟了一杯茶,“幸亏遇到谢仙长,这才捡回一条命,谢仙长说咱老师父有这么点资质,问了咱老师父的意见,就留了人在山门。”

于大仙比了小指头指甲盖的大小,表示当真只有这么一丁点儿的资质。

“学不了什么东西,就学了里些看相算命的,算是从皮行转到巾行了。”

潘垚:……这转行转的。

果然,一日是江湖人,一辈子都是江湖魂。

于大仙:“别的不说,在山门里起码清静,不要风里雨里的讨生活,最重要的是,还不要受人气。”

出钱的是大爷,就买个狗皮膏药,一个就几块铜板,偏偏要人家达到人参灵芝的效果,这怎么可能嘛,所以喽,卖狗皮膏药的不单单经常被当做骗子,还经常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