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时间很快,转眼便到……(第3/4页)

潘垚坐在小杌凳上,听着于大仙的话,也掰了些花生在盘子里。

她也不吃,就图个手头有活儿。

“再后来,有谢仙长陨落的消息传回来,山门里的人都散了,咱老师父揣着几本书就下山了……”

“这次,他做的是巾行。”

“机缘巧合下,来到这小庙,见小庙里奉的是玉镜府君,是有前缘之人,老师父漂泊一生,老了老了,漂不动了,也就在这儿安家了。”

谢予安行善人间时,百姓感念他善行,建了小庙,供奉神像,立了长生碑,祈求保一方太平。

谢予安没有留下真名,那时,人间见他行事皎如明月无暇,便唤一声玉镜府君。

潘垚这才恍然,为什么庙里会有府君作为谢仙长时候的手札。

潘垚抬头看向小庙屋檐的檐角,猜测,也许正是因为小庙这一处的香火,玉镜府君才得了一线生机。

于大仙说完旧事,看着潘垚道。

“先前知道土土你身怀偃骨,师父便想到了祖上话里传下来的谢仙长,哪里想到,原来府君一直都在庙里。”

只是时常是在沉睡之中罢了。

于大仙还曾经惋惜,这身怀偃骨之人,成长皆是不易。

哪里想到,惋惜之人就在身边。

“现在,也是时候将这小庙还给府君了。”

于大仙打算从小庙里搬出来,到时香客来了,也有烧香的地方。

这几年,破四旧的影响在减少,各地小庙的香火又重新旺盛,他要是还住在里头,这香往哪里烧?瞅着就不够正式。

凡事只有自己先正式了,别人的对待才会正式。

潘垚担心,“师父,那您住哪儿啊?”

她想说,要不,师父您上我家住去?正好还不用她拎饭送汤的,一家人坐一桌吃饭,热热闹闹的多好。

不过,转过念头又想。

那房子是她金爸爸的,她还没商量就把师父接来,这事儿做得不妥。

再说了,俗话都说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师父要是来了,会不会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寄人篱下,然后分外的不自在?

突然,潘垚想到了要起房子的孙永传,眼睛一亮,开心道。

“师父,咱们也自己起个房子吧,您是村子里的人,也是有宅基地的!”

“我这儿有钱。”

于大仙听到这话,心动得不行。

哪个男人心里没有想过自己盖一处宅子啊,到时整个院子,种种菜,喝喝茶,冬天搁一张躺椅,摇摇晃晃的晒太阳。

美啊!

这小日子美!

他一个老头子也是想滴!

“成,咱们也盖一处新宅子。”老仙儿豪情万丈。

没道理那投胎的老太太都能想着起房子,他一个老大爷还落人于后。

对于潘垚的孝敬,于大仙也不推辞。

他就这么一个徒弟,以后百年了,东西也都是留给土土的。

这还活着的时候啊,该享受就享受,徒弟的孝敬也要收。要是等他老了,过身了,徒弟就是想孝顺他,都没地儿寻他了,那多遗憾啊。

再说了,他自己也有一些钱。

“这日子过得可真慢。”

一时间,潘垚和于大仙两人都瞅着大队的方向,盼着日子过得快一些,然后,陈头头早点儿上班。

……

芭蕉村,陈家。

陈头头“哈嚏哈嚏”的连打了两个喷嚏,鼻子上都挂了两条清鼻涕,一时间有些狼狈。

李翠芬瞥了一眼,嫌弃不已,“快擦擦,欸欸,别用袖子……你别是生病了吧。”

陈头头手一顿,嘟嘟囔囔的掏了兜里的手帕。

这会儿又没外人,瞎讲究什么啊。

“那不能,我身体好着呢,肯定是谁在念叨我!”

李翠芬想了一件事,开口商量道,“你说,开年了,咱们多抓些鸡来养,你看成不?”

陈头头眉头一皱,正想说什么。

李翠芬继续:“我那侄儿耀祖,单就过年那几天就赚了这个数。”

说完,她伸出了一个巴掌。

陈头头瞪大眼睛,“五百?”

李翠芬点头。

陈头头心里直唱乖乖,这五百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他一个月也就四十多块的工资呢。

五百,够他赚一年了。

李翠芬掰着手指头数,“他平时还有卖蛋,这就又是一笔钱收入。”

“城里人不清楚,咱们这乡下地头的还不知道吗?这下蛋的不是鸡屁股,它是鸡屁股银行!”

“我都问耀祖了,他肯带着咱们一道,到时,他会过来收蛋,也给咱们讲怎么让鸡不生病,给鸡吃药打药。”

这就等于有了个有经验的人在前头带着,万事他们不用再摸索,连销路都找好了,到时,他们只要操心养鸡的事就成了。

陈头头不禁感叹,“小平同志说得对,先富带后富,最后再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