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2/4页)

“得嘞!”魏老三兴奋。

才听到时他心里慌得不行,可这鬼事就是这样,人越多越爱说,吓着别人了,心里也有着满足感,好似自己曾经被吓到的胆小也不稀奇了。

瞧,大家都是怕的。

他大刀阔斧地坐下,夺过大哥手中的蒲扇,往桌上一拍,权当是说书人的惊堂木了。

“那倒是没有老婶儿你说的剥皮骷髅吓人,就一寻常的鬼。”

“那地儿啊,是个种桑养蚕的好地儿,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一台纺织机,家里的小娘子利索着呢,育蚕、制茧、缫丝、制造、染色……各个环节都操心着,所以啊,这地儿的人都看重小娘子。”

陈婆子附和地点头,“是这个理儿,姑娘家也要能赚钱,这腰板子才能直。”

说完,她睨了烧柴火的老伴儿一眼,“老婆子我便是这样,这老货要是敢和我大声嚷嚷,我能将他赶出茶摊去。”

老汉乐呵呵地笑着。

魏三一行人都被逗乐了,“老婶儿威风!”

笑闹了两句,魏老三继续回归了正题。

……

潘垚认真地听魏老三说这鬼事,他们这些小跑商脑子灵活,没那么条条框框,瞧着什么货好,便捎带什么货,不拘是哪一地产出,又销往哪一地。

只要能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得那银子在兜里就成。

只一个词,奇货可居!这便是生意的精髓。

可有一句话叫做熟能生巧,生意做久了,在外头走过的地方多了,自己也有了个小本子,哪个地儿有能卖钱的东西,哪个地儿的人又缺些什么,他们的心里头也门清儿。

每年时候跑一趟,旁的新生意先不说,这些旧路子便能保他们这一趟出门不空手而归。

这一处便是这样,那地儿的丝绸出了名的好。

前儿日子,他们依着去年的旧俗去了这一地,哪里想着,青天白日的,那城里却萧条得紧,路上没多少的行人,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窗。

日头明晃晃地落地,却照得人心头瘆得慌。

静!着实是太静了。

“我们心里一个咯噔,当下便道不好,”魏三心有余悸,“我还道是不是出了什么瘟疫,这才路上没有人,寻到一个老客的家里,用力拍了拍门,好一会儿人家才给开了门,好说歹说,这才让进了屋……

“说不是瘟疫,不过和瘟疫也没差,是他们城里闹了鬼!”

“每到落日之后,城里的巷子、墙里、古井、老树……这些人少的地方便能瞧见一个女鬼,穿着一身红衣,凄凄惨惨地笑着哭着,要是瞧着可心的汉子,一准儿舌头变长,勾着人拖到阴暗的地儿,青面獠牙,张了嘴就要吃了!”

“嗬!青面獠牙?”陈婆子吓了一跳,眼里又怀疑之色,“真的假的?莫不是吓唬我老婆子的?”

“真!自然是真!”魏老三叫屈,“我编这闲话骗你作甚!”

陈婆子:“你亲眼瞧着了?瞧着鬼吃人了?”

魏老三窒了窒,蒲扇的把手捅了捅自己的发,有些憨的承认,“那倒是没有。”

转瞬,他立即又道。

“可我们瞧到城里的萧条了,老客也说了,今年他们的蚕损得厉害,给我们捎的蚕丝还是去岁的货。”

因为是旧货,价格都往下压了压,他们不好赚,老客更是少了收入。

谁能和钱过不去啊,要不是真的闹鬼了,影响了五月的蚕月,何至于今年的出息这样少?

他们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接下来还得寻个奇货卖一卖,贴补贴补。

“听老客说了,这鬼是他们那儿薛家的一个姑娘,薛家也是大姓了,家里单单是种桑的地便有几十亩,有属于自己的蚕庄,算是大户人家,也不知道这内里是出了什么事,那薛家姑娘新婚之夜便死了,还化作了鬼,搅得城里人心惶惶。”

魏老三转头寻求其他几个大哥的附和,“我没瞎说吧。”

山羊胡子汉子几个点了点头,示意事情是这样,有一个汉子还往胸口抱了抱,一副被吓到的模样。

“你们都没瞧到,不过,我感觉到了。”

“我老娘以前找人给我算过,说我八字轻,能瞧到不好的东西,一进那城,我就觉得有些不妥,城门走进去,那甬道长长的,落不到日头,还有阴嗖嗖的风吹来,我心里就发麻……你们那时还不听我的,直说我胆小!”

汉子没好气,又觉得被说了胆小的自己有些冤枉。

山羊胡子嫌弃,“老二你别说话,你一说话,大家就瞅着你了。”

老二不服气,“瞅着我怎么了,我见不得人啊。”

山羊胡子无可奈何,视线往下,一瞥瞥过那魏二腰间,像是被烫到眼睛一样,脑袋一别,捂着眼睛处,无奈又嫌弃地嘀咕。

“你呀,真是心中没半点数,我有你这么个堂弟,是觉得有些丢分!也不瞅瞅自己,这穿的都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