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雏菊(第2/5页)

但看过无数罪犯档案的姜凌却悲哀地发现,受害者往往都是好人。

为什么呢?

因为好人总是为别人着想,却忽视了自己的需求。

好人遇到旁人求助时总会热心相帮,遇到委屈总会选择忍让,却不知道人性欲壑难平。一次次的帮助、忍让,最后却成为刺向自己的尖刀。

想到应松茂的命运,姜凌的态度温柔了许多:“放心,我已经和那边通过话,明天我奶奶、妹妹就会过来。”

听到这个好消息,袁毅很高兴:“太好了,你爸竟然是林卫东!我久仰他大名,却没机会结识。现在好了,有你在这里,迟早我会见到林警官。”

姜凌点头:“嗯,等他过来,叫你一起吃饭。”

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是前世号称“刑侦画像第一人”的林卫东,和应璇玑一样,这些人曾经是姜凌仰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真没想到啊。

林卫东是自己的父亲,应璇玑是应松茂的姑姑。

这真是进了刑侦大佬窝了。

袁毅咧嘴一笑:“我就说嘛,像小姜这么聪明的人,爸妈肯定也是厉害人物,果然!林卫东啊,那可是公安部刑侦专家!”

越说越兴奋,袁毅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大腿:“这真是——虎父无犬女!”

袁毅的动作幅度有点大,惊动了一直发呆的应玉华。

她的眼睛眨了眨,终于从天花板移到了袁毅身上。只不过她的眼神还是不灵动,半天才转上一轮,仿佛木偶一般。

袁毅悄悄问应松茂:“玉华这精神状态不对啊,以前她虽然安静,但也没这么呆呆的啊。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进医院了?”

应松茂用眼神示意袁毅噤声。

虽说妹妹听不见,但她心思敏感,还是注意点比较好。

姜凌悄悄看向应玉华。

从她的脸色与唇色来看,有失血症状。

她身穿病号服,梳洗干净,应该有被家人好好照顾。

她神情木然地坐着,双手交握置于腹部,左手手腕缠着厚厚的纱布。

种种迹象表明,应玉华这是割腕自杀。

好好的一个小姑娘,虽说是聋哑人,但有家人关爱,为什么自杀?

袁毅有点粗线条,顺着姜凌的视线看去,这才留意到应玉华的左手手腕捆着纱布。他的瞳孔一缩,显然没有想到应玉华会自杀,随后轻轻拍了拍应松茂的肩膀:“只要人没事就好,你们好好宽慰一下她吧。”

应松茂轻轻“嗯”了一声,看向妹妹的眼睛里满满都是心疼与焦虑。

病房门再次被推开,一名面容和蔼、体型微胖、头发有些凌乱的中年女子提着个保温桶走了进来。她的身上飘着股饭菜香味,很有烟火气息,应该刚从厨房出来。

应松茂喊了一声“妈。”

袁毅也礼貌地叫了一声:“杨姨。”

应松茂的妈妈名叫杨素娥,原本是晏市化工厂的职工,下岗后在家属区开了家米粉店,做的是街坊生意,日子也还过得去。袁毅是她看着长大的家属院孩子,也没把袁毅当外人,打了声招呼之后便将视线移向姜凌和李振良。

应松茂主动介绍:“妈,这是我同事,姜凌、李振良。”

难得看到儿子介绍女同事,杨素娥的目光在姜凌脸上停留了一秒,虽然心情低落但依旧温和:“小姜,小李,谢谢你们过来。”

杨素娥的注意力依然在女儿身上。她打开保温杯,将猪血、猪肝汤倒进碗里,温柔地哄着女儿:“玉华,吃点东西吧。”

应玉华看一眼猪血猪肝汤,眼中有泪光闪动。她偏过头去,态度有些抗拒。

杨素娥满眼都是担忧,放下汤碗,双手比划着手语,用哄小孩子的语气对女儿说:“乖啊,玉华,不吃东西肚子饿。这是你爸炖的,香得很,不管爱不爱吃,喝两口好不好?”

姜凌认真地看着杨素娥。

俗话说得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曾经的姜凌,像野草一样坚强地生长着,即使遇到再大的难关也没有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

眼前这个女孩在这么温暖的母亲呵护中长大,为什么要自杀?

因为有同事在场,应松茂没有多说什么,和母亲打了一声招呼,便带着大家离开病房。

他将袁毅等人带到走廊,这才开口说话:“我也没想到玉华会自杀。她平时在店里给我爸妈打打下手,没见她有什么异常。我和爸妈都很担心,偏偏她不肯说话,我们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自杀?

姜凌皱了皱眉。

自杀的方式有很多种,她为什么选择割腕?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割腕行为通常不仅仅是求死,更多是情绪释放、自我惩罚、寻求关注或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