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豆浆(第3/5页)
肖文娟的声音很温柔:“我没事。我刚在厨房看到,楼下有救护车过来,好像是早餐摊子那边出事了。”
姜凌嘱咐道:“人多的地方你莫去,就在家里等着,我去看看。你等我电话啊。”
肖文娟“嗯”了一声,“好,那我先不出门买菜了。”
姜凌放下电话便往外跑。
李振良、刘浩然、周伟三个人紧跟在她身后。
刚走到楼梯间,便听到了雷骁的大嗓门。
“一大队!集合!出现场!” 队长雷骁的吼声像炸雷,瞬间点燃了一大队的紧急气氛。
一群人三步并做两步地冲下楼梯,从姜凌他们身边风一般闪过。
不到三分钟,姜凌刚刚赶到自家楼栋底下,三辆警车已呼啸着冲出市局大门,直奔仅一街之隔的案发地。
早上姜凌看着还井然有序、弥漫着食物香气的早餐摊点,此刻已是一片混乱狼藉。
几张油腻腻的小方桌被掀翻在地,粗瓷碗的碎片、金黄的油条、雪白的豆浆,泼洒得到处都是,混合着泥土,形成一片片污浊狼藉的痕迹。
地上能看到几滩刺目的、令人作呕的呕吐物残秽。
人群像受惊的蚁群一样,紧紧围拢着那个小小的摊位核心。
有捂着肚子、脸色惨白、痛苦呻吟的食客;
有惊慌失措、哭喊着试图扶起倒地亲人的家属;
更多是伸长脖子、脸上写满惊恐与茫然、窃窃私语的围观者。
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痛苦的呻吟、惊恐的尖叫、焦急的询问、无措的哭泣……汇成一片令人头皮发麻的喧嚣漩涡。
老板娘刘婶瘫坐在一片狼藉之中,嘴唇哆嗦着,却发不出任何完整的声音。她那张总是带着和气生财笑容的脸,此刻煞白如纸,眼神空洞,布满老茧的手无力地抓着一块抹布。
刘婶的丈夫老李,那个总是在案板后沉默寡言和面、打下手的男人,正徒劳地试图扶起一个蜷缩在地上抽搐的老人,他的脸上混杂着恐惧、绝望和难以置信。
姜凌的目光瞬间锁定了那个在地上痛苦抽搐的老人——是刘大爷,那个昨天在社区银杏树下温和劝解徐老头的温和老人。
此刻的他,全无当日的平和,身体扭曲着,口角甚至溢出可疑的白沫,生命的气息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他身上抽离。
食物中毒?
一时之间,一股寒意自姜凌的脚底升起,一直传导到头顶,让姜凌全身发麻。
幸好今天早上做的是青菜鸡蛋面,如果母亲买的是她家的豆浆……
李振良关切地问:“怎么了?你没事吧?”
姜凌这才回过神来,哑声道:“我没事。看来是集体中毒了,不知道是食物变质,还是有人投毒。”
刺耳的警笛声越来越近,一辆蓝白相间的警车猛地一个急刹,轮胎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尖叫,停在人群外围。
车门“嘭”地打开,雷骁带着几名身穿制服的刑警跳下车,一边大声维持秩序,一边拨开混乱的人群,迅速向中心现场跑去。
空气中,原本诱人的豆浆醇香、油条的焦香,此刻被呕吐物的酸腐气、人群散发的汗味和恐慌气息所覆盖。
先期抵达的派出所民警已拉起警戒线。
雷骁带人一到,立刻接手指挥。警戒范围被扩大,现场所有物品,包括倾倒的桌椅、破碎的碗碟、残留的食物、呕吐物、摊位的案板、油锅、装豆浆的大桶……都被严密保护,禁止任何人触碰。
救护车已将包括刘大爷在内的多名中毒者紧急送往最近的市第二人民医院。
症状最重的刘大爷在抬上担架时已陷入昏迷,生命体征微弱。
其他症状较轻的居民也被要求前往医院检查。
无关围观群众被疏散,但依然有不少人围在现场悄悄议论着,神情间是掩不住的恐慌。
技术中队的法医和技术员戴着口罩、手套,开始细致地勘查现场,提取呕吐物、食物残渣、容器残留物等关键物证,并进行初步拍照固定。
雷骁亲自带人对惊魂未定的刘婶夫妇进行初步询问,了解早餐制作流程、食材来源、有无异常情况、有无与人结怨等关键信息。
刘婶本名刘美凤,哭得几乎虚脱,语无伦次,反复强调自己“干干净净”、“从来没害过人”。
刘婶的丈夫老李叫李国富,表现相对镇定一点,但同样一脸绝望。
结合现场混乱情况、多人出现中毒症状,法医初步判断符合剧毒中毒特征。雷骁在向上级领导简短汇报后,初步将案件定性为6·24平安里社区重大投毒案。
因为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尤其还发生在公安局正对面,挑衅意味十足,局里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由一大队雷骁任组长,限期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