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布控(第3/4页)

姜凌肯定点头:“没错。再看他的前科记录。虽然都是打架斗殴和轻微盗窃,但几乎每一次,笔录里都提到‘张强显得比较冷静’,‘出主意的是他’,‘动手后他溜得最快’。更有意思的是,看这份邻居的询问笔录。”

姜凌翻出其中一页:“提到张强从小跟他那个跋扈的奶奶生活,老太太极其护短,但张强本人心思重,不爱说话,但想得多。”

姜凌放下材料,目光如炬,扫过画像小组每一张脸:“一个心思缜密、习惯性皱眉审视环境、走路晃肩显得漫不经心实则在观察、有长期逃避处罚经验、并且在踩点行动中展现出极强耐心、目标性和反侦察意识的人,你们说,他会在这个团伙里扮演什么角色?”

“策划者!大脑!”李振良脱口而出,一边在他的名字旁边进行标注,“踩点信息汇总、行动方案制定、风险规避策略、逃跑路线规划……很可能都由他主导。他是让这个团伙能在多次违法中‘全身而退’的关键,也是这次计划得以推进的主导者。”

想到前世记忆,姜凌可以肯定,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逃脱,关键就在于张强这份远超一般罪犯的谨慎。

“最后,我们来分析李猛。”姜凌的视线落在那个圆脸微胖的照片上。“看他的记录,基本都是跟着张强、王兵行动,笔录显示他‘主要是动手’、‘力气大’、‘别人让干啥就干啥’。购买记录:3月8号上午,独自购买一台无牌嘉陵摩托,现金。但关键在这里——”

姜凌翻出银行流水:“他和张强在购买摩托前几天,都有多次小额现金支取,可是王兵却没有取钱记录,这说明什么?”

庄建柏的思维很缜密,迅速接话:“这说明王兵负责买专用工具的钱可能是团伙公款或者他自己出,而李猛和张强买摩托的钱,是他们自己取的!”

刘浩然补充道:“李猛负责购买交通工具,是具体的执行人。他的体型敦实有力,符合执行者的特征。”

姜凌“嗯”了一声,“他脖子短,眼神飘忽,前科记录里提到他父亲很嚣张,但李猛本人常被描述为‘有点愣’、‘不太爱动脑子’。在这个三角结构中,他极可能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是听话的执行者。负责具体操作,比如开车、搬运、或者在王兵暴力破门后,跟随进行控制或搜刮。”

李振良在李猛照片上画圈,标注:主要执行者,体力担当。

姜凌放下笔,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扫过三张照片和密密麻麻的分析记录,做出了最终的整合画像。

“根据现有数据及行为模式分析,在这个三人团伙中,张强承担的角色是策划案件、规避风险,他是核心决策者。王兵承担的角色是暴力实施、准备武器,他是暴力实施者、最危险份子。李猛负责执行、体力劳动,他是主要行动力量。”

“基于此画像,对现场布控提出以下建议。”

“首要压制王兵,必须假设其持有枪支,特警重点盯防,火力配置需确保能第一时间、绝对压制其反抗能力,抓捕时优先控制其持械手。”

“严密监控张强,警惕其可能在外围策应、观察报警、指挥撤退。他的反侦察意识强,布控务必隐蔽,行动开始后必须第一时间切断其对外通讯可能!

“控制住李猛,他的相对危险性较低,但作为主要执行者,需防止其驾驶摩托冲撞或协助王兵反抗。”

“接下来,要全面封锁他们的撤离路线。重点关注两辆无牌照嘉陵JH70摩托的位置,在信用社周边所有可能的小巷、路口预设隐蔽拦截点,张强规划的撤离路线一定是监控盲区或易于摆脱追踪的复杂巷道。”

“最后,是行动时机。根据其踩点规律,行动极可能发生在工作日下午2-4点,这是运钞车离开后,银行内部相对松懈时段。建议布控力量务必在此时间窗口前完全就位!”

姜凌语速极快,条理清晰,一条一条说完之后,李振良快速整理成文件。

姜凌看向李振良:“良子,带上所有分析材料,跟我去临时指挥点。我们需要和赵队面对面沟通,确保这份画像刻进每个行动队员脑子里。”

李振良立刻起身,迅速整理好桌面关键资料。姜凌抓起报告与文件,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口。

犯罪即将发生,而所有人只知道可能会发生,具体会以什么方式进行,在什么时候发生,谁也不敢下定论。

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

城北信用合作社周边区域,一场无声的雷霆行动已然展开。

市局刑侦支队队长雷骁、经侦大队长赵铁柱,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刑侦,亲自坐镇一辆伪装成电信维修车的指挥车内。车内空间狭小,电台指示灯闪烁,空气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