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出走

困意如山一般压下, 意识被拉了闸,只剩下一片黑。

在熟睡的前一刻,顾至感到脖颈上传来一阵细微的痒意, 像是被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拂过。

若即若离的触感,短暂得仿佛错觉,顾至无瑕辨认其中的真伪,任凭自己沉入梦乡。

第二日,当顾至醒来时, 天色已经大亮。

留在肢体内的疲惫一扫而空,顾至起身穿衣,简单洗漱了一番, 拉开房门。

一个侍从守在院内, 听到动静, 朝他行了一礼:

“郎君早, 可要备一份朝食?”

“荀司马用过没?”

“回郎君的话,荀司马一早就去前堂办公,许是还未用过。”

“那便备上两份, 送到前堂。”

顾至正要往前院走,忽然吹来一阵大风。

他按住乱飞的长发, 这才发现束发用的织带不知何时散落。

顾至回屋寻找, 在枕边看到了那条被团得整整齐齐的织带。

他脚下一顿, 拾起织带,磕磕绊绊地束着发。

盘得如此整齐,显然, 发带并不是在睡觉中途因为翻身而散落,而是荀彧在离开前为他解下的。

想到荀彧一贯以来的体贴入微,顾至不由心神微晃。过去相处的回忆如涓涓细流涌上心头, 被他毫不犹豫地打断。

他收敛心神,准备离开。房中隐隐飘动的香气已散了许多,却仍然依稀可闻。

“……”

顾至想到昨晚睡前嗅到的淡香。

当时因为太过困倦,无暇思考,但现在,熟悉的香气再次萦绕,即使再浅淡,他也知道自己在何处闻过。

这个房间,莫非是……文若在府衙的休憩之地?

好不容易平稳下的思绪,又开始伸展触角,带着文若的一言一笑,戳着坚如磐石的心防。

顾至被戳得烦乱,抓住心中的作乱的几只触手,一条条地扯开。

等顾至来到府衙的办公地点,他已再次回复平静。

远远看到堂中坐着的荀彧,顾至下意识地加快脚步,又及时遏止,慢吞吞地挪进屋。

荀彧提着笔,面前展着一卷书简。他的视线落在竹简之上,却找不到聚焦之地,竟有一些神不守舍。

这还是顾至第一次见到荀彧走神,连他进了屋都未能察觉。

顾至盯着荀彧那张每日看着能多用两碗饭的面容,将目光凝注在他的眉宇之间。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荀彧的眉心似乎皱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比平时看着要锋利一些。

“家主,顾小郎君,饭来了。”

炳烛和方才守在院子中的侍从一同端着食案,趋步进门。

荀彧蓦然回神,看到了不远处的顾至。

他习惯性地展露笑意,神色已然柔和。

“何时来的?”

“就在方才。”

不知想到了什么,顾至稍稍将目光错开一分,又挪回原位,

“找你一同用食。”

侍从抬走了办公用的书案,换上了两个小巧的食案,将漆盘中的碗碟一一摆好。

今天的早餐较为简单,一碗粥,一个烤饼,以及一小碟肉醢。

顾至这边被超级加倍,烤饼叠了三层高。

因为在荀家蹭吃蹭喝了许久,如今,不需要特意询问,炳烛也能精准地衡量他的食量。

荀彧用完朝食,没有如往常那般继续办公,而是端坐着,安静地望着顾至。

顾至可以面不改色地当着曹操等人的面啃大饼,一啃一个嘎嘣脆。可当盯着他啃饼的人换成了荀彧,面不改色继续啃的难度直线上升。

顾至放下烤饼,取出袖囊中的手巾,揩了揩嘴角:

“文若莫非有什么心事?”

被如此直白地询问,荀彧微不可查地一怔,垂眸拂平膝前的衣角。

“前几日,我向东郡各城寄了加急的书信,予以示警。”

荀彧徐徐开口,

“而今,尚有临邑、博平、阳平三座城了无回音。”

这三座城池距离濮阳不算太远,按理说早就应该到了。

“兴许是因为岁诞耽搁了。”

顾至如今宽慰道。可他与荀彧都心知肚明,这个可能性很低,即使是过着年,守城官接到代太守的急信也不可能不回。除非出了什么意外,或者……起了反心。

事实上,除了濮阳之外的十四个县城里,只有三个城掉线断联,这已经是相当乐观的结果。

哪怕那十一个回信的县城中,不乏有心思各异,暗中观望的,至少,明面上他们仍然承认东郡太守的统治。

而在原著中,东郡之战九死一生。曹操在原著中强压豪强,以杀制之的做法,让十二个县城接连背叛,毫无守卫的可能。

剩下的三城,是靠着荀彧、程昱、枣祗三人,赌上性命守下来的。

阻止曹操杀鸡儆猴,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让东郡境内的世家、官员没有那么强的逆反心,给他与文若减少了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