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四人论战(第2/3页)
“这哪是我英明,是文和明目达聪。”
身为一个极其清醒的主公,曹操从不会因为旁人的奉承之言而沾沾自喜,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
只是知道归知道,被贾诩这样不露山不露水的聪明人夸赞,到底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愉悦得好似夏日里喝了一碗镇入井底的凉水,通身的舒畅。
因为心情甚好,曹操一时之间也忘了对顾至的放养,出于一碗水端平的想法,他也询问了顾至的见解。
“明远可有话想说?”
身旁有贾诩这个不相熟的新同僚在,顾至到底给曹操留了身为主公的体面,没有已读乱回:
“南阳各城易守难攻,不宜轻动。主公可突袭宛城、博阳两地附近的西鄂县,围点打援,在消耗敌军的同时,先行拿下这座兵少将寡的城池。”
曹操道:“何为‘围点打援’?”
经这么一提,顾至这才想起“围点打援”这个概念是后世提出的,不慌不忙地解释:
“建武五年,耿伯昭奉世祖之命,攻打巨里。他佯装攻城,实则在途中设了埋伏,将费邑带来的援军全部诛杀,最终赢下攻城之战。”
这正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名将耿弇的经典事迹。
曹操缓缓颔首,领会了其中深意,抚掌而笑。
“合该如此。”
“主公亦可效仿孙坚,引敌出城。”郭嘉补充道,
“只有一点——刘表虽为座谈客,固守一方,但他向外伸手的次数可一点也不少。”
当初孙坚被笮融设计截杀,其中就有刘表的影子。
那时和笮融合作截杀孙坚的黄祖,就是刘表的部将。
“当提防刘表坐收渔利,从大别山南侧的隘口悄然而入,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几人又商谈了一阵,曹操满意起身:
“有文和、明远、奉孝在,孤何愁此战不成?”
一听曹操立旗,顾至就想到了糟糕的原著剧情,想起宛城之战的惨烈,不由神色微妙。
虽然现在的宛城之战已经歪得面目全非,从主角到起因都换成了不相关的存在,可到底还是“宛城之战”,本就带着玄学性的危险,再被立一个死亡flag,那不是开局触霉头?
顾至当即从行囊里取了一个糕点,抛给曹操:
“饭食还要些许时间才能煮好,主公先用这个垫垫肚子。”
关键是堵上嘴,别在开战前给己方上个死亡光环。
曹操一把接住飞来的糕点,定睛细看,竟是一块夹肉的烙饼。
他不知顾至心中所想,只以为顾至念着自己这个主公一路辛劳,未曾进食,特地给自己留了一块烙饼,当即生出几分感动之意。
从年初起,顾至就对诸多庶务格外上心。最近一段时间,更是主动建言,主动从军——尤其是今日,不仅认真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还关心起他这个主公。
可见,自从加冠成年,顾至日渐稳重,过往种种,只是他年少气盛,不知世情罢了。
曹操心中感慨万端,不忘将饼放入口中。
这一口,险些没崩掉他一口老牙。
见曹操一口凝固,顾至多看了两眼,后知后觉地发现他给曹操的烙饼是所有糕点里最硬的那一批。
郭嘉险些没忍住笑,他平着脸走到曹操身侧,极其自然地开口:
“主公,这个烙饼虽然冷了,但香脆劲道,方才贾军师吃了一个,吃完了直说好。”
贾诩:……
他什么时候说过?
曹操扫了罕言寡语,仿佛默认的贾诩一眼,开始咀嚼口中那“劲道”的烙饼。
他和贾诩算是同龄人,贾诩还比他大几岁。两人都是不惑之年,没道理贾诩能咬得动的烙饼,他咬不动吧?
听着嘎嘎脆响,贾诩诡异莫名地看着曹操,又诡异莫名地扫了顾至一眼。
“确实‘香脆劲道’。”
曹操忍着腮帮抽搐的欲望,勉强咽下半个饼,还是将饼塞入腰间悬挂的布囊内,
“少时便要开饭,孤少用一些。”
旁侧憋了许久笑的郭嘉看破不说破,从行囊中又取出两块茯苓饼,用小布袋装好,递给曹操:
“这两块就留给主公路上用,行军劳顿,且打打牙祭。”
曹操自然不会拒绝心腹谋臣的好意,他接过布袋,顺势发出邀请:
“奉孝到孤那边坐一坐?”
如果之前没有做出赠糕点这件事,郭嘉大约真的会去曹操的车驾上坐一坐,毕竟曹操的马车更宽敞,更不易震动,也更贴合他的心意。
然而郭嘉赠出了他“心爱”的茯苓饼,对此,只能遗憾婉拒:
“多谢主公,只是嘉与文和兄一见如故,尚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不便离开。”
莫名当了挡箭牌的贾诩无声捋须,只当自己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