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恒王落马

窗外树影幢幢, 寒风更厉了,明明立了春,却无一点春日之迹象, 风雨婆娑照样冷得叫人发颤。

高几似乎不够,他又搂住人挪至床榻, 深深抵住她, 吻得格外凶,好似要将她那颗心给拽出来,掌腹摁住她手腕, 一点点将她掌心推平,十指插进去,与她深深交缠, 闷哼一声接着一声, 痛快地吮着她又任凭她吮, 双双到得很快。

许久,平复下来。

汗黏了一身,裴越并未退出, 抓来被褥将自己连她一同裹好,紧紧拥着未说话。

抱了一会儿, 终于舍得撒开手, 指尖微挑, 拨开她湿漉的发梢, 露出那张明致的面容,轻轻在她额心印下一吻,“这段时日外头乱得很,莫要出去。”

就在府里好好待着,什么都不要做, 其余的事交给他。

翻案而已,只是翻案。

肃州军的案子在他手里,分内之事,他自会帮她彻查,至于李襄叛国一案,他也可顺藤摸瓜,暗中排摸个明白,只要确信李襄是被冤枉的,那么身为分管三法司的阁老,身为大晋官员,维护司法公平正义是他的本职。

他也责无旁贷。

只要她收手,眼下他还兜得住。

只要她愿意,她还可以做李明怡。

谢礼深夜转至平昌侯王尧府邸。

王尧其人,在四大君侯里头其实最不起眼,北定侯李襄以儒将著称,性情疏阔气度不俗,过去最为人称颂,萧镇勇猛善战,行事跋扈,目无下尘,至于靖西侯梁缙中,一身军功卓绝,却素来低调内敛,不太与人打交道,王尧被他们衬着,便显得温和甚至温吞了。

他人缘极好,无论在武将还是文官中,都很吃得开。

不太摆架子。

他与谢礼实则是有几分交情的。

听闻谢礼造访,很是忐忑了一会儿,亲自出门将人迎进书房。

谢礼到了王尧跟前换了一副面孔,变得游刃有余许多,坐下便说了一句,“我深夜来拜,王侯不会觉得我唐突吧。”

“哪里,谢首座大驾光临,王府蓬荜生辉呐。”王尧心里戚戚,面上还是十分客气。

管家奉了茶,王尧摆手叫人掩门出去,谢礼接过茶慢腾腾饮了几口,等着人走远,方搁下茶盏,看着王尧露出笑容,

“王侯,明人不说暗话,我此行来,便是来请王侯帮个忙。”

王尧心里陡然一惊,所以谢礼真是要传讯他来了?

王尧当年奉旨与萧镇一道驰援肃州,谢礼查肃州的案子,将他请去官署区问询合情合理,“不知我有什么能帮得上谢首座的,您尽快开口。”他不无谦逊道。

谢礼道,“肃州的案子,你得帮我个忙。”

王尧神色一凛,不吭声了。

掌心扶着茶,慢慢笑了笑,又将之搁在桌案未动,“谢大人到底是请我帮忙,还是要预备着查我。”

谢礼哎哟一声,“这话怎么说,这案子与王侯你有何干系?”

王尧听了这话,大为震撼,看谢礼这架势,真不是来查他的。

“谢首座何意,还望明示。”

谢礼叹了一声,将茶盏也搁下,抚着膝头往前倾身道,

“王兄,你以都督之身领着总佥事一职,掌军律刑罚,凡武将军户屯田上的案子,你都有权过问,我呢,是这个意思,那日奉天殿,我被迫接了萧镇这个案子,如今缺了一名副审,我想请王兄助阵。”

王尧闻言眼珠子险些跌下来,“……合规矩吗?”

“我多少也与案前沾些关联,叫我做副审,我怕百官不答应。”

谢礼不解道,“怎么?萧镇误传情报,延误军机一事与王侯你有关?”

“那断然没有!”王尧立即给自己辩驳,“当年驰援,萧镇为总兵,我为监军,一切事宜皆为他总领,再者,当年的情形谢大人是明白的,榆林一带下了几日暴雪,将士们寸步难行,才至救援不及,与我何干哪。”

当年的事,一切为萧镇所为,萧镇以恒王登基后许他高官厚禄,换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具体诸事,王尧都没插手,心里也很坦然。

谢礼摊手,“这不就对了?既然与你无关,你又是都督府的佥事,我保你做副审,名正言顺。”

王尧沉默了。

毕竟也是浸润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了,谢礼此行目的他也猜了个大概。

明着有漏洞却坚持请他助阵,定是觉得这案子棘手,想与他做交易。

可是一旦他露面,难保不被人抓到蛛丝马迹,此事风险极大。

谢礼一看王尧尚在权衡,悠悠往后靠住背搭,神情莫测笑道,“王侯啊,说句实在话,我今夜原可以不来,三法司并不缺能人干将,上头那位裴阁老是什么人,王侯当是明白的,萧镇便是被他给揪进去的,眼下王侯与萧镇颇有些干联,若还不急着甩开他,便是自毁前程,自断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