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13/33页)
这个解释总算使卢方笑道:“不错!不错!父母只能教女儿嫁人后孝顺翁姑,敬爱丈夫,但如何一个敬爱法,却要她自己去体会,孔门诸弟子问孝,夫子的答覆没一个是雷同的,也是各适其分的意思,这是你们自己的事,的确不是我们做上人所照顾得了的,只是十郎,后来你们居然玩到娼家去了那末免太过份了吧。”
李益笑道:“长安娼家冠绝天下,原就是为了侍应官臣人家而设的,官府应酬都少不了有倡优伶人与兴,这并无碍于官常!”
“你去玩玩自然没什么,可是把英儿也带了去……”
李益笑道:“姨丈,据小侄所知,连皇帝兴之所至,都会微服私自出宫,到娼家风光一番,表妹去去也没关系。”
“怎么没关系?一个没出阁的女儿家,居然逛到娼寮里去了,这是从没有的事,你们前脚离开,后脚就腾传开来,街头巷尾,都在当新鲜事儿谈论。”
李益道:“表妹与我的名份既定,跟我一起去玩玩,自然无损于德性,也不会让大人担上失教的批评,至于倾刻间传动长安,原是小侄故意做成的!”
“为什么?那可不是好批评。”
“为了明天的计划。”
卢方一怔:“明天的计划与此这可有什么相关?”
李益笑道:“当然没有直接关系,可是间接的影响却太大了;明天王阁老夫人寿诞,必然是冠盖云集,小侄这点身份,即使薄有微名,也难以引起大家注意,有了今天这件事,明天小侄一到王府,立刻就会成为众所瞩目的中心,等我们跟于老儿谈入正题时,也就更形有力了!”
卢方想想道:“十郎。你的名气已经够大了,用不着再藉任何事故,也足可引人注意了!”
李益笑道:“但我们的目的是要于老儿自动求去,这就必须要惊动宫中不可,而平白无故,不会有人在圣上面前提起我的,有了今天的事故,小侄相信明天早朝罢,就会有多事之徒,先在圣上那儿哓舌了。”
卢方道:“我担心的就是这个,万一圣上责怪下来,说我管教无方,纵容女儿胡闹……
“
李益笑道:“不会的,大唐天子有一项好处,就是不像以前那些朝代的皇帝一样故作姿态,他们对于臣下的行为会以另一种眼光去看的,圣上有可能还会非常激赏这件事,大人居朝处世过于方正,虽得圣驾之倚重,但恐怕难以亲信,有了这件事,或能更邀圣眷,认为大人也是趣味中人,可共心腹了!”
李益这话说得很大胆,但是很有根据的,因为他雄心勃勃,尤其是经过诛杀鱼朝恩一案后,他对自己的前途更是充满了光明,因此他更起劲地研究皇帝的喜憎,从这一代到下一代,他由许多点滴零星的资料中,获得了一个综合而客观的结论,是一正确的结论。
所以他在初次觐见东宫太子时,就大胆地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仙之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卢方果然被他说动了,当然他对皇帝的认识并不逊于李益,假如李益的话不正确是无法打动他。
只是他究竟是个长辈,一向以道貌岸然的姿态教训晚辈部属家人的,在李益面前,不便承认这种旁门左道的偏途是正确的,因此只摇摇头道:“反正事情已做了,也只有往好处想,主上倒不噜苏,讨厌的人是一些官言,专门挑人家的错!”
李益道:“目前他们不会也不敢,平心而论,主上不能算是个英明有为的君王,耳根子很软,否则于老儿也不会得意了。”
“所以那些言官们也都学得很乖巧,大人正得帝心,又是主上所欣赏的事,他们如果参奏大人,不碰一鼻子灰才怪,说不定明天早朝后,主上就会跟大人谈及此事,大人只要以六个字就可以拨乌云见晴朗。”
“那六个字?”
“大人轻描淡写地说--点缀太平盛事--就够了!”
卢方忍不住拍案称绝道:“十郎,你的确是个天才,主上受命于天宝安史之乱余波未平之际,幸得汾阳王之大力敉平鱼监跋扈又在他手上平复了,这两件事是主上最得意的,常以太宗皇帝贞观之世自许,因此最听得进的就是太平盛事四个字了。”
李益笑道:“小侄也是以此故才敢放浪形骸。”
卢方犹自捋须品味:“点缀太平盛事,好!好!这简直是六字真言,足可挡住一切谗言,十郎,真亏你想得出的,讲来你的确是个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