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7/33页)
“真有这么灵验吗?”
李益一笑道:“别的庙里不知道,这座庙倒是的确灵验,因为大殿上的横匾题着诚心则灵四个大字,假如不灵,就是诚心不足,而心诚与否,唯有神知。”
卢闰英也笑笑道:“这种说法下当然没有不灵验的。”
李益道:“可是也真有灵验的时候,那一次这位朋友的母亲跑去虔诚祝告,一口气抱了三个泥娃娃。”
“一不可得而求三,这也太贪了!”
“那知在回家的路上。突遇倾盆大雨,狂风大作,把轿都淋得透湿,回家一看,三个泥娃娃成了三团烂泥。”
“这是神灵示警,责他们作孽太甚。”
“那位妇人也是如此劝她的丈夫,说从此收了这门行业吧,男的也深自惶恐,果然就收起了来,说什么也不再卖那种药了,结果有一个闺女因为与人私通受孕,求药不果,羞于见人而自尽。一个独居的孀妇,夜半被人强暴后不顾而去,她为了顾全名节,不敢声张,谁知过了一两个月发现已经有了孕,也来秘密求药不果,只好夜半举火,活活焚死在柴房之中。
“
卢闰英打了个冷战:“这不是太残忍了,即使要寻死,也可以找个比较不痛苦的法子!
“
“别的死法尸体仍在,暴死于非命者,就是命案,有司必须要唤仵作勘验尸体,势必会发现她怀孕之事,难保清白,为了顾全名节,只有一把火烧个乾净。”
卢闰英叹了口气:“前者还可以说,后者就太冤枉了!”
李益道:“所以那个朋友的父亲在听到这件事后,大为愤慨,写了一张牒文,焚告于东岳大帝观前,说神灵执昧,拘泥于世俗之见,女子无人不思为母,所以要求教于他,必有不得已之苦衷,轻则饱受羞辱,重者含屈轻生,他以堕胎药惠人,虽为杀人,实则救人行善,神灵奈何不鉴,降其绝嗣之祸,要求还他一个公道。”
卢闰英点点头:“说得也有道理,结果呢?”
李益道:“结果他的母亲在四十八岁开始,一连三年,连生了三个儿子,他是长子,出世时,他父亲是五十岁,以后又添了两个兄弟。他继承了祖业,两位弟弟倒都有了仕进;派在外地为官。”
“是不是确实有这回事呢?”
李益笑道:“谁晓得呢,反正他父亲今年八十九岁了。仍健在人间,他两个弟弟做官也是事实。最妙的是他们弟兄,俱出大母,他们虽有三个姨娘,比她母亲年轻得多,却一无所出,而他母亲二十岁嫁过来,到四十八岁才初获麟儿,似后又连生二男,三珠俱出老蚌,也是一件怪事,所以他就是自创一些神话,也没人指以为诬。”
“十郎,你信不信他的话?”
李益一笑道:“我相信他的药,也相信他贴在壁上的话,一剂致命,他既不悬壶也不挂牌设肆,每天坐在家里,日进万钱,求者不绝。”
卢闰英迟疑了片刻才道:“十郎,你这个朋友,他住在什么地方,要怎么找他?”
李益笑道:“你别紧张好不好,未必就真要求到他,再说到了必要时,再去找他也不迟。”
卢闰英想想道:“十郎,本来我倒是胡里胡涂的不知道,听你一说,我倒真有点担心,你走了之后,万一有了必要,不管叫谁去找你也不好,你把地方告诉我,我就可以自己去求了。”
李益叹道:“你自己去找她,那更糟了,他因为不公开设肆,而且这种事是违禁的,他售药也很小心,一定要当面问清原因,才肯给人。”
“这又为什么呢?”
“为了慎重。藉望闻问切之便,详细观察来人,是否确如所言,是否真有需要,其实他的秘方本是丸药,但他却故意化为汤散,让求助者当他的面服下。”
“难道他还怕有人假冒登门乞药,好端端的,人家去求堕胎药干吗?这人委实也太谨慎过份。”
“不!这的确很需要,因为这药太灵,轻易予人,很可能被用为助恶之器,你的家里很单纯,想不到很多,但有些人家就麻烦了,如老翁晚岁娶侧得孕,子媳唯恐再生幼弟而折产。两妇争宠,甲妇唯恐乙妇因妊而得欢,以此情形,求得他一剂药就成了真正杀人谋命之器了。为了不伤阴德,他一定要求助者当面喝下去,以免人将药拿走。”
“这倒是很对的,但是与我无关,万一我去找他,自是真正有所需要,当面喝下去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