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5页)

周渔说:“发了,既然已经合作过了,他们也满意,不如继续。”

谁做生意脑袋转的这么快?大家一边感叹,一边很自觉地将名片装入了钱包中,妥善的放好了!

南河省的效果谁看不到,明年他们也要!

等着周渔坐下,李晓明还跟她说呢:“我们可是老合作伙伴了,你可得留个好位置。”

周渔哭笑不得,但也实话实说:“咱们的日化,跟其他百货不一样,别人餐具变个图案就行,我们不作出彻底改变,广告再多,也于事无补。”

李晓明如何不知道。

今年海市日化还和去年一样,肥皂香皂洗衣粉卖了不少,真正的高利润的化妆品,几乎没有多少订购的——配方落后,效果一般,很难打入市场。

李晓明说:“我们已经在努力了,两个月前,我们的设备更新换代已经启动,不过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怎么也要明年秋交会才能出产品了。”

这是肯定的,国企采购设备,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比对,慢是肯定的。周渔就说:“别忘了人才的储备。”

李晓明点头:“放心吧。”

他顺便说起了周渔委托过他的事儿,“你不是让我找日化厂吗?前一段我倒是找到一个,香山日化。”

他说周渔就回忆,没什么印象,李晓明介绍:“是北河省的,离着你们还挺近。各方面非常合适,设备都是70年代更换过的,样样俱全,因为经营不善,马上要倒闭分流。”

“我了解了一下,他们的设备都要卖掉,而且没有规定必须是国家单位才能购买,对你正合适。”

周渔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说真的,夏国各地的小日化厂不少,但符合周渔要求的并不多,一方面是这些日化厂设备落后,如果接手的话,在生产前就需要大幅度更换设备,周渔目前从资金和人才储备上来说,没有这个实力。

另一方面则是,她现在成立了公司,也不能算是个体户了,可以叫做民营公司,但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个人的。即便倒闭转卖,很多人也不愿意卖给民营公司,而是愿意国企接手。

所以,找到这么一个设备设施,又能卖给她的,真的很不容易。

周渔立刻问:“在哪里?你什么时候有空,帮我介绍一下?”

李晓明说:“你听我说完,本来我都准备给你介绍了,人家不卖了,说是听了你们南州肥皂厂那位模范厂长的演讲,很受鼓舞,要继续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扭亏为盈。”

周渔都愣了,又是南州肥皂厂?

八月份她和范广西见面,那会儿范广西就说,莫大海一个月最少要出去做三次演讲,她可没想到,正好让自己碰上了。

不过虽然有些可惜,周渔也没太郁闷,毕竟买厂不是小事,本就是要慢慢找的,这种事急不得,得耐下心来。

周渔就说:“那就再等等,你帮我再找找。”

李晓明点点头,至于周渔为什么想做日化,他没问,但他认为,周渔对日化有很不错的见解,她来做,反倒是好事,所以也愿意帮忙。

周渔惦记着南州肥皂厂的事儿,多问了一句:“南州肥皂厂最近很出名啊。”

李晓明点头:“毕竟是国家日报报道的模范,不少经营有问题的厂子都想请教,听说是很受欢迎。但我们在海市,离得太远了,具体情况也不知道。”

周渔就没再问什么了。

到了火车站,李晓明他们和周渔并不乘坐一趟火车,大家就此分开,各自乘车回家。跟来的时候一样,因为是提前订票,所以大家都凑在了一个车厢。

不过跟来的时候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会儿周渔可是香饽饽,就算有人悄悄地议论她,那也是说好话的,再没有觉得她不行了!

周渔没管这事儿,睡了整整一路。

事实上,他们商情组的人都这么睡的,实在是太累了,参展企业最多是五天,他们可是连头带尾整整忙了20天,用于芳菲的话说:“见识涨了,能力强了,体重降了,黑眼圈下不去了。”

到了进了南河,周渔才歇过来,车子是从肃南进的南河省,这里停靠十五分钟。

车一停下,大家都动了起来,肃南的同事们要下车,其他同事终于到了家乡,吃了好多天的外地饭菜,谁不想吃点合口味的。

这会儿站台上都是挎着篮子卖自家吃食的小商贩,于芳菲问周渔:“周总,下去溜达溜达?买点午饭?”

到省会还有三四个小时呢。

周渔点点头也站了起来,拜托别人看包后,跟着人群下了车,顿时,冷冽的空气扑入了鼻腔中——这已经是十月底了,在粤东,这会儿天气不冷不热,没有丝毫寒冷的感觉,但是在南河,已经开始大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