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4/5页)

等着半个小时后,周渔、侯显明和李晓明手上就有了一沓子写满的信纸,三个人分了分,一个个看过去。

周渔干脆列了个表格出来,这么一拉可就明显多了。

美国和西欧、拉美、日本的大型贸易公司,几乎都是只问不买,他们给出的答案都一样,太贵了。

而琳达的玫瑰贸易公司,在法国也不过是个中等贸易公司,同时法国还有一家大型贸易公司——安德鲁贸易公司,他在大约八家展台包括华美日化都问过价格,表示过如果降价会订购比较大的数量,被拒绝后,并没有成交的意思。

那么可以这么说,所有的大型贸易公司,不知道是不约而同还是有所商量,他们都几乎同时选择了一种做法,问价但不交易。

这个结果让大家都沉默起来,都是当厂长的,夏国人在这些方面,比他们他们敏感多了。

“他们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啊!”龙平梁立刻骂了出来,“从一开始就是,利用我们想赚外汇的心,分而击之,总能找出个薄弱的吧!一个厂子价格下去了,其他的就得降!”

“他们没按好心!”

的确是这样,夏国的肥皂和普通香皂目前的价格都是四毛四,洗衣粉倒是价格不算太统一,一公斤的话,从一块五到两块都是有的。

如今的美元的汇率是2.8,出厂价一般在售价的七五折左右,也就是说,普通的肥皂、香皂的批发价是12美分一块,洗衣粉的价格在40美分到54美分。

华美日化的芙洛拉香水香皂和好帮手肥皂的价格都是在12美分,洗衣粉是48美分,只有凝脂皂因为原料贵,所以出口价在27美分,和给庄佳诚的价格是一样的。

大家说好了共进退,所以价格上是不落的,可他们给出的普通香皂肥皂的价格都在9美分,洗衣粉直接打了个八折,也就是说,他们是想将工厂所有的利润压下去的,只是没人同意而已。

这些经验丰富的采购商连商量都不用,就不约而同地准备跟他们耗一耗。

李晓明说:“后面肯定会搞心态,连看都不看,然后再找薄弱的接触,讲下价来,拿着这个价钱跟所有人再讲价,到时候就乱了。”

82年秋交会的旋耕机不就是这样吗?

最重要的是,侯显明还说了个问题:“我认为也不完全是想便宜,原先他们的压价也没有这么低,我担心还有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从去年秋交会开始,整个行业变化比较大。他们恐怕本身就有所觉察,这次只是更明确了而已。”

“这么压价,恐怕还有打压我们整个夏国日化行业的想法,也就是说,给我们贴上低价廉价品的标志。”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表情从气愤变成了凝重,“他们也没商量,压价还好说,想法也这么统一吗?”

唯有周渔知道,这是真的。

到了后世,夏国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变成了低价低质的代名词,是,他们的确有质量不好的产品,但并非所有产品都是这样,可没有人可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那些外国人张口就是嫌弃。

这让后世夏国企业想要突围,困难重重——人的印象哪里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而夏国在一开始,就中了很多老奸巨猾的外商的道了。

侯显明的确是高瞻远瞩,周渔支持道:“无论他们有没有这个目的,一旦这么长时间的卖出,这个低廉低价的名声,也会跟在我们身上。就跟人一样,谣言产生了,即便事后消除了,说真的,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这次凝脂皂进军美国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是选择便宜点多卖,还是选择不降档次?我们选择了后者。”

“事实证明,我们利用各种促销手段进行促销,顾客们可能因为不了解,没用过而不选择我们,但并不会来自东方就等于不值而拒绝购买。但如果我们当时选择了低价路线,恐怕很难再提价上来。”

“另外,要知道,夏国的人工成本本身就低,我们的价格,本身就有竞争性。”

周渔这是实际例子,其实不用说国外,国内也是一样的。起码现在,所有人一提凝脂皂,都觉得是好香皂,为啥,第一点就是卖的贵啊!

不少人都点了头:“这事儿咱们还得守住,不能随了他们的意。”

到了下午,连华美日化这边也成交量变少了,周渔分析:早上包括下午成交的,都是对他们有好感的中小型采购商,大量采购,真是在拖着呢。

一期贸易一共才5天时间,第一天就那么平静地过去了。用工艺区的话说,就是日化区冒了点头,立刻又缩回去了。

第二天更惨,就跟往年差不多,交易量零星。

到了第三天,依旧如此,日化区的人没事干,干脆都自己找事儿干,譬如给自己的品牌翻译外文名,他们觉得周渔那个Fairlady挺好的,也想自己弄一个,还有写外文广告语的,总之,自己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