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5页)

李晓明点点头:“是,虽然我们还是香皂洗衣粉的世界,但在国外已经是合成洗液的世界了。世界变化太快了!”

他抬头望着天,粤东三月的风吹过,不冷但也不热,月亮在天上陪着他们吹风:“我记得70年代的时候,我们制碱技术还不行,肥皂产量供不应求,人家国外发达国家平均一个人每年消耗洗衣用品三公斤多,咱们人均只有零点六公斤,我就想着,要是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全面供给就好了!”

“没想到,这才几年,我们就能大量出口了。可是我们香皂肥皂追上了,人家改成合成洗液了,我们还得追。”

侯显明也过来了,手里提溜着一瓶啤酒,这会儿拍了拍李晓明的肩膀,“追就追,原先的话会觉得挺远,但现在看,咱们还真不怕。说真的,日化行业也许高端护肤品有技术含量,但其他的,并不是很难突破,咱们路不远。”

李晓明也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眼前虽然高山不少,可我们已经攀上了一个高峰,其他的,不远啦!”

这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那必须干一杯。”

于是,在这个深夜里,大家的酒杯碰在一起,说的是:“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然后,带着厚厚的合同,带着足够工厂忙碌一年的喜悦,大家在第二天早上,各奔东西。

不过,每个人都知道,跟来的时候有些不同了,来的时候,他们是单独的日化厂,而走的时候,他们都有了自己的荣誉——87届广交会日化行业参展工厂——他们是君子之约的46家工厂之一,这是值得永远记住的一个光荣的称号。

而且,他们在粤东温和的春夜里,共同约定——他们稳稳当当地快速发展,共同攀登日化行业的座座高峰!

周渔回到南州已经是一个星期后了,她先从京市下车,转了一圈梅树村京市店,然后又去了省会,最终才回到南州。

不过到了南州也没先回梅树村,而是去工地现场看了看——华美日化原先的那块地就是租用的,加了一个洗衣粉厂也是租用的,但是,再加合成洗液、牙膏厂和相关配套厂,就完全不够用了。

所以又在城市的西边租赁了一整片地块盖的厂房,周渔到的时候,还在施工呢,周远征戴着安全帽跑了过来,一边给大家发安全帽,一边跟周渔说:“走吧,我们带你们去看看。”

周渔就跟着往里走,这次周渔租赁的地块非常大,所以干脆将各厂都分开了,油脂厂,皂基制备厂,香皂厂,合成洗液厂,牙膏及配套厂,到时候一溜排开,仿佛一个小的工业园。

用伍月华的话说:“你们盖厂子的速度跟小汽车似的,南州肥皂厂这么多年也没扩建一家,你们这会儿加上那边的总厂,香精厂,一共九家了。”

说这话的时候,武国强还在旁边呢,跟伍月华抗议,“您能不能背着我说。再说了,我们的洗发水生产线上了议程了,到时候,我们也有分厂了。”

周渔从美国回来,就专门找了武国强,再次跟他强调了她虽然将油脂处理等生产线买了回来,但还是会按着约定,继续使用南州肥皂厂的原材料,请他放心。

不过武国强向来很有前瞻性的,他算了算,这两套设备投入使用怎么也得一年时间,直接说了:“其实是这样的,你们的香皂肥皂产量越来越多,后续还有皂液和皂粉产品,说真的,我们厂已经跟不上你们的发展了。”

“周总,我觉得可以这样,如果我们增加生产线,那么这几年的钱都会投入到这上面,五年之约结束,我们厂的香皂肥皂销量并没有这么多,而卖原材料,恕我直言,虽然日化行业发展的蒸蒸日上,但为了节省成本,原材料处理是每个大厂必备的。”

“至于小厂,我们如果着力于销售,那么很可能在这个行业起飞的时候,被抛下了。不如这样,我们不扩建,你们的油脂厂和皂基厂投入使用后,我们两家并存,这样双方都方便。”

当年是周渔给出的约定,说真的,那会儿还没签广交会的合同呢,武国强现在是替周渔解困,让她不用囿于约定而束手束脚。

周渔真的挺感动的:“从我们合作开始,您和南州肥皂厂帮了我们多次,我能为您做什么?”

这是最实惠的,也是最有用的,武国强就知道周渔不会让人吃亏,笑着说:“我们想要一条冲出去的出路,而不是渐渐地没落下去。您能给我们建议吗?”

周渔就让他做洗护用品,而且直接说了:“购买设备,无论是外汇还是人民币,我们都可以帮忙,另外,产品出来,我承诺,进梅树村不收任何费用。”

过年还没结束,武国强就拿着周渔给的资料考察了一圈,最终定下了一套洗发水生产线。生产线6月份到港,下半年就能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