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周渔听完李晓明的解释后, 也是啼笑皆非。
西河日化想要道歉,机会何其多。
评定会的时候,他们前脚跑到日化局告状, 后脚就跟着华美日化出各种味道的香皂, 学着用各种广告形式进行宣传,算是跟的很早的一批, 吃到了红利。
那会儿,张来福刚刚接任厂长,给华美日化道个歉,她也能一笑免恩仇。
这都1986年了, 华美日化不但是夏国市场第一, 还是出海的先锋, 已经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而整个夏国日化行业还一起参与了46君子之约这样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大赚特赚外汇,还让外资在国产化的道路上吃了憋。
都在康庄大道上走了那么久了,这会儿道歉, 不就一个意思吗——原先觉得周渔就是个私营企业的商人, 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现在发现她挺厉害的, 后怕了。
周渔的回答是:“他要没提这个要求,我还以为有点水平呢。现在这个要求, 只能说明, 他们厂从头到尾都没进步。”
“咱们聚聚还行, 我这次从美国倒是拿回来不少资料,你们上次感兴趣的小品牌也有,正好跟你们说说。跟他吃饭, 我没兴趣。”
李晓明就是跟周渔说一声,周渔有知情的权利,她不同意,李晓明也不会劝。
不过听到了周渔这边的消息,李晓明自然是高兴的——海市日化想要收购,自然会有相关人员做调查,但周渔这边是一手资料,外加市场经验判断,他说真的,更信任。
“我是后天的火车,侯厂长就是本地的,怎么也能挤出时间,你什么时候有空,咱们约个时间。”
“明天晚上吧。”
周渔昨天在会堂见到了顾承耕,肯定是要打招呼的,不过,她的报告太受欢迎了,12点讲完,就立刻被热情的人们围了起来。
等着结束的时候,都三点了,徐倩过来说:“顾市长等到了一点,他下午两点有会,没办法再等了,就先走了。”
“他给我留了个联系方式,说是如果有空的话,他想请你吃个饭。”
他俩这些年也通过不少信件,吃个饭很正常,周渔回来就打回了电话,约了他今天晚上吃饭,所以挂了电话,她忙了会儿,瞧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去了饭店。
周渔喜欢提前,没想到的是,顾承耕来的更早,她一进大厅就瞧见了对方。顾承耕迎了过来,笑着说:“我约了个包间,咱们去包间吃吧。”
那肯定更清净。
周渔点点头,不过一边走还一边打量他,着实不是周渔喜欢看人家,只是顾承耕变化太大——两个人通信多,电话一年也有几通,不过见面并不多。
周渔对顾承耕的印象,还停留在一脸风霜,两鬓霜白的样子,没想到这次见,变化真的很大,他的头发黑油油的,脸上也没那么沧桑了,看起来还有点风度翩翩,回归了年轻人的样子。
大抵是周渔打量得太明显,顾承耕都感觉到了,笑着解释:“那两年太费心力了,头发白了很多。后来吴市上了正轨,这头发也就慢慢变回来了。”
这倒是很有可能。
去年到今年,周朵要高考,周渔虽然忙,比平时还是多回了南州几次,还去给周朵开过家长会,也见过班里那群面临高考的孩子。
很多孩子头上都有白头发,周渔回来还感叹呢:“如今少白头怎么这么多?!”
周朵说:“哪里是少白头,我们老师说这是用脑过度,我头顶也有呢,不太多,让我拔了。”
林巧慧可担心呢:“那以后都这样吗?年纪轻轻的头发都白了,这可不好看。”
周朵安慰她:“不会,我们老师说了,上大学就好了。”
顾承耕恐怕也是这种情况,同时,也能想到,吴市能脱颖而出,变成今天的模样,顾承耕付出了多少。
不说种冬季菜起家这事儿,自从周渔他们卖蘑菇起冲突后,吴市的经商环境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吴市那边有梅树村的二号店,周渔也经常听那边汇报,每次聊起经商环境,经理就一句话:“好的不得了,您不知道,这边人对顾市长多推崇。顾市长说好的经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我们这店面就没受到为难过。现在这里,可繁华呢。”
周渔点头:“看样子,吴市最近日子过得很好。”
包间不大,两个人坐下后一边点菜一边聊,顾承耕就说:“大棚技术推广后,南方各地的冬季菜都受到了影响,北方不需要我们了。”
“好在我们提前布局,成为了南方冬季菜集散批发中心,形成了集合效应。如今整个南方冬季菜,都是在吴市挂牌批发,寻找合作对象。所以,我们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好了。”
“更何况,也因为南来北往的人多,吴市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现在虽然是个县改市,可是有名的富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