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秋叶胜花(59)二更
四爷的建议,杨主任思来想去,还是没有采纳。这天晚上,四爷收听广播,杨主任约他面谈。
桐桐将煤油灯挪过去,四爷将手里的纸条点燃,看着他烧成灰烬。“面谈?”桐桐看四爷:“飞行大队……你打算亲自去办这件事?”“嗯!”只要处理的好,它的用处很大。
杨青约的地方是十里铺,十里铺工厂林立,纱厂,纺织厂、面粉厂等等。这里每天骡车驴车卡车来往,生人极多。
两人戴着礼帽坐在路边,看着繁华的街道。
杨青就说:“秦豫两省所产棉花极好,铁路贯通之后,棉花棉布外销。后来,战争爆发,资源西迁国党八成的军服出自秦省。这最大的棉纺厂的东家,是蒋的儿女亲家。厂子大,工人多,咱们在工人中有支部。”
四爷听懂这个话的意思了,他觉得以个人的力量去撬动那个飞行大队,那就不如动用集体的力量,去制衡对方。
这里是对方的军备生产基地,一旦完不成任务,难道蒋的亲家来承担这个责任吗?之前没有误过,为啥你秦河一上任,就出问题了呢?
请问,谁的错?
换言之,你想顺利的当你的官,就别处处跟大家较真!否则,咱谁都别想好过。四爷懂他的意思了,只问说:“就怕对工人组织带来危险。”不会的!”要相信集体的智慧,也要相信团结的力量。
杨青又说个人接触那边的风险:“被军统和中统严密的保护,任何一个接触他们的人都在被调查之列。他们喜欢开着吉普满城的玩,吉普女郎有些是被他们安排的,有些是那些人自己找的,但凡自己找的,都必须调查一遍。所以,无论多机巧的安排,但凡靠近,必然引起对方警觉。”
所以,不能采取你的建议,这件事你静等就是了。会有人处理和安排!
四爷就不再勉强了,他回家,拉了板凳坐在边上跟桐桐一块处理红薯片,然后低声说今儿的事。桐桐:“……”这就是差别!这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就是集体、团结、协作。每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环,在自己的位置上去做自己的事。
所以,这挺好的!
于是,两人对而今的情况表现的很平淡,就是小人物抗拒不了命运的那种感觉,努力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冬季需要棉服,但是今年的货却总也跟不上。
厂子里用煤炭自己发电,但不知为什么,一直不出问题的发电设备频频出故障,严重影响了生产。
三人军事小组成立,当局毫无诚意。美国掺和其中,一边劝和,一边卖武器给当局,所为何来?不外乎是当局还没有做好万全的NEI战准备。
积极备战之中,军服军被不能按时就位,这是要耽搁大事的。
秦河真急了,解封了发电机厂,下了生产任务,必须保障用电企业的用电。可以说,没有叫技术人员冒一点点人身风险。
于是,年跟前了,四爷按时上班去了。年关了,多少人家过不起年。上自家借粮的人多了,不要别的,就红薯面借给几斤就行,今年年前借你五斤红薯面,来年秋后愿意还五斤苞米面。
这不跟高利贷一样么?
桐桐不那么借,只道:“咱谁跟谁呀?借多少还多少,啥时候有了,啥时候还吧。”而后又给五丫送了些苞谷面和红薯面,真就是年关难过。这般的粮食价钱百姓承受不起呀,怎么办?
百姓反映问题,然后面粉协会说了:绝对再不涨价。
可腊月二十八,粮价又翻了一番,这简直就不给人留活路呀。顿时一片哀嚎之声,媒体上尽皆叫骂之言。
大过年的,四爷和桐桐打算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可这一出巷子,看见风雪里堵在面粉站门口的人群,乌泱泱的,根本就过不去。
今儿不出售面粉了,也不出售苞谷面,就是糠,带皮的小米,三万二一斤。破衣烂衫,棉絮掉在外面的都算是穿的好的!有些大冬天了,还穿的单衣。家里的棉袄抵押给当铺了,忍一时的冻死不了,但饿下去会死人的。金枝将头抵在爹爹腰上:“爹,咱不去看电影。”
她不敢睁眼去看,这就像是逃难的时候看到的放粥的情形差不多。
四爷摸了摸孩子的头,“那就回吧!”这不是谁振臂一呼就能改天换地的,这个过程痛苦,但必须经历。
两人牵着俩孩子往回走,大年下的,没有欢声笑语,大白天烟囱都少有冒烟的。而今连烧炕都得省着,柴不好买呀!
在家里王友良倒是上门拜年,也跟着骂:“不是个东西!粮食押在手里,就是不往出放!”不过:“听说姜律师已经联系律师协会了,要把面粉协会告上法庭。”
四爷摇头:“没戏!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上面是聋子还是瞎子?你忘了军统盘亘于各地,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不利于安定的事,他们报上去,可又能怎么样?谁藏在后面,你心里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