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秋叶胜花(59)二更(第2/3页)

别忘了,蒋的亲家就在长安,还有那么大的产业,他们什么不知道!?

结果怎么样呢?青黄不接的时候,真给告到了法院了。法院受理了,并且让检察官去查面粉厂的账目。

王友良还专门打电话给四爷:“金兄,有戏!法院接了这个案子。”四爷就笑:“再等等看!看结果怎么样。”

结果是账还没查呢,省里的几个大佬出面调停,督促双方和解。王友良接到消息的时候,骂了一声娘,“都没一个好鸟。”

和解的结果是,面粉公会非常的‘深明大义’,他们愿意给配给面粉。

什么是配给面粉呢?就是配给给特殊人士。像是律师行业的律师们,每月能买到三十斤平价面粉;像是法院系统,每月每人有五十斤的额度。像是新闻媒体,每月也得有个三十斤的量。

包括他这个警局局长,人家送来了每月一百斤的量,“不用您管,有专人给您配送!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咐,能办到的一定给您办到。”

王友良:“……”这他娘的哪里是面粉,这分明就是‘塞嘴粉’。

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拿了人家的好处,就再对这件事说不起什么话了。

他看着也给送了八十斤量的黄行健:“都是些王八蛋!包括我在内。长安五十多万百姓的利益,就这么葬送了。”

只要上面不发声,这五十多万人谁在乎?

王友良将这一百斤粮食拿出来:“回头换苞谷面,放在食堂,给大家加餐。”黄行健将自己的八十斤也拿了出来,“能叫兄弟们吃顿干的。”

王友良在对方要走的时候突然叫住他,问说:“如果两边打起来了,你说谁会赢?”黄行健笑了一下:“你说呢?”

“兄弟们现在都吃不饱,又咋会去为他们卖命呢?”王友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摆手叫对方先走:“去忙吧。”

他坐在办公室一直在思量这件事,连吃都吃不饱,凭啥叫人给他卖命?回到家里,本家的几个亲戚来了,都是为了借粮食好过日子的。

他本家的叔就说:“良娃子,你可不敢跟着一条道往黑的跑!我觉得这国党弄不过工党。”王友良就笑:“为啥呢?咋这么说?”

“好坏咱分的出来嘛!这要是一块管事,谁更得人心?这要是打起来,咱也得问,谁更得人心。”老叔就举例子:“咱大道理不懂,但笨道理是懂一些的。

咱关中百姓都知道,每到农忙请了麦客来家里帮着收麦子,那一定得善待麦客,叫吃饱吃好。因为咱正用人家,人家干活卖力,把咱的粮食好好的收回来,这比啥都要紧。

这个时候叫麦客吃面吃馍,人家稍微仔细些,别叫地里撒太多,只这一来一去节省回来的都够这饭钱了,是这道理不?咱拿人家当事,人家也把咱的事当事,这是人情世故么。”

王友良耐心的听着,老人有老人的道理,其实话说尽,就是这么一码子事。

老叔就说:“良娃子,你看看现在这,把干活的都不当人看,那谁愿意给他卖命么?就凭那些死要钱的人,他们命贵,且不敢拼命。这就是人说的那个……既想叫马儿跑,又舍不得给马儿吃草。扛枪的大头兵不真心给他守江山,他这江山就坐不住。”

王友良:“……”多简单的道理呀!可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嘛。结果这一年六月,麦子刚收了,NEI战全面爆发。

上面开会,一个宗旨:逮捕工党,宁肯错杀,绝不放过。

王友良坐在下面,认真的听着。回到局里开会,高声的传达上面的命令,但私下却交代黄行健:“这事必须声大动作小,该查就去查,查不出来那就是没有。”

说着,深深的看了黄行健一眼:“这个意思,你懂吧?”黄行健很意外:“大哥这是……”

王友良摆摆手,低声道:“我不想自寻死路!”明知对方的船不把稳,我又怎么可能不给自己留条退路呢。

回家的路上,看见冯家门口排着长队,一问开车的司机才知道,这是在放高利贷。

王友良:“……”他回去的第一件事,请了见证的人,写了放妾书,断了跟冯小琴的关系,另外补偿给冯小琴三根金条。

第二件事,将现在的院子放在朱翠的名下,然后写了和离书,签字之后收在油纸包里。家里的钱财,他在炕洞里藏一些,在院子里茅房里埋一些,另外的都放在房梁上。

然后亲自去了教堂,将地契房契连同和离书都给了朱翠,低声交代了钱财藏匿的地方。朱翠:“……你要干什么?”

王友良起身就走:“教堂粮食也紧张,吃也吃不好,回去住吧!关门闭户过日子,没人骚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