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章 隋唐风云(35)二更(第2/3页)
萧皇后的手紧紧的抓着锦帕,再不发一言。
她不再叫杨吉儿上她的凤辇,也不再叫庶子杨杲过来说话,整日里少出凤辇。
夜色沉沉,军中议论之声并不避人。她何尝感知不到危机四伏?可奈何奈何!
我萧氏,何许人也?我祖父乃是梁宣帝,我父亲乃是梁明帝,我乃大梁嫡出公主。我生来尊贵,却自生来未得过一日恩宠。
我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谓之二月出生子女为不吉,亲生父母所弃,交由叔父东平王抚养。该是自己果真过吉,叔父叔母收养自己才一年余,便双双离世。
自己被舅舅收养!舅舅家境贫寒,便是收养自己亦未能改变其境遇。于是,贵为公主又如何,自小便操持家务,未敢有一句怨言。
直到先帝未晋王选妃,时梁国国祚尚存,只是谁舍得梁国公主嫁于大隋?于是,占卜尽皆不吉!倒是自己这个被弃的不吉之人,被人想了起来。一占卜,却成了大吉。于是,亲生父母接自己回宫,将自己嫁给了晋王杨广。
嫁人之前,如浮萍。总以为嫁人之后有所依……可其实呢?浮萍之命,奈何!奈何!
这一夜,安营扎寨,好似与以往并不相同。
夜半,有密报至,营地瞬间乱了起来。
萧皇后被召上龙辇,而那些舞姬歌姬被扔了下去。陛下满脸惊恐将密信递了过来,“义成公主密信!”
萧皇后打开,心里咯噔一下,果然,始毕可汗疑似用兵,直奔雁门关。
杨广下令:“轻车简行,速退雁门关内。”
星夜驰行,扔掉所有累赘行囊,身后马蹄声紧,才进关隘,突厥兵至!数十万大军兵围雁门关。
杨广大声的喘息,将小儿子杨杲抱在怀里,不由的痛哭出声:“何人可救驾?!何人可救驾!”
“着密使带求救信,求助于义成公主,如何?”
“准奏!准奏!”杨广急问雁门城情况,“究竟如何?多少守军?多少粮草?”
“守军一万七千人,粮草够一万七千人马所用二十天。”
杨广大惊,对方数十万人马,可雁门城却只一万七!而今,二十天的粮草必然不够这么多人吃,最多能坚持十日左右。也就是说,突厥兵围城池,便是不打,只这么围困着,只许半月,就可不战而胜。
如何?当如何?
“其一,传诏令,动天下兵马,前来驰援。”谁能赶到就是谁!哪怕是乱民,只要救驾,朕可赦免其罪,高官厚禄待之,使他代代簪缨,保其富贵。
“其二,朕亲巡驻守将士,此役之后,朕必重赏。”
“其三,朕不再对高句丽用兵……使得将士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一条条的传达下去,守成将士肯用命,城池暂无恙。
可若是援军不到,事便不好说了。
第二日,前方来报:“陛下,有‘桐’字旗自远而至,数万人马,横杀而出!”
‘桐’字旗?谁?
四爷在边上道:“陛下忘了?庾质早有奏报,林桐奉旨面君……想必是她!”
“是他!来的好!来的好。”
话音才落,前方又来奏报:“陛下,唐国公府‘李’字旗自南而来,两方夹击突厥……”
“哦?”杨广看过来,“三郎,你父前来?”
“不知!”
杨广往外走,看看!看看去。
登上城墙眺望,四爷才道:“此乃家中二兄,怕是追击叛乱于左近,听闻陛下传召令,特前来勤王!”
“好!来的好!”
站在高处,能看见两方人马正以合围姿态,向雁门城逼近。
宇文述问说:“三郎可知这二人实力?”
四爷忧心忡忡:“林桐面君,所带人马有限!便是路途平叛有所扩充,亦整军时短,难以匹敌突厥;家兄若只是追缴乱贼残余部属,所带人马必然不多。当然,这只是猜测,不敢妄下定论。”
宇文述马上道:“陛下,莫不如趁着此二人杀开的豁口,御驾先行离开!臣等与骁果军必然能护送陛下回都城。此地,有数十城驻军,又有援军陆续赶到,更有义成公主协助,想来边境之困,不日便可解!陛下若滞留,才是危中之危!”
这话一出,凡是跟随来的文武官员,尽皆赞同:“陛下,龙体安危要紧。”
四爷指着西南方向:“陛下,林桐与二兄怕不是不谋而合,他们尽皆往西南用力!御驾从西南豁口而出,可脱困!”
看见了!看见了!
杨广不住的点头:“李家二郎……林桐……尽皆功臣矣!救驾之功,来日定然厚厚恩赏!”
宇文述催促:“陛下,莫要耽搁,从速!从速!”
两侧是将士在厮杀,中间一条道满是尸体,满地流淌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