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章 隋唐风云(93)二更

“报——报——报——”

李唐, 长安。

正是太极湖荷叶铺满湖的时节,一声声传报声响彻宫廷。

先是北华消息,雍王统帅九万人马,以王伯当、单雄信、邴元真、辛獠儿等将领, 大破李轨。

诛杀李轨、李赟、李仲琰等李氏诸人, 杀关谨等附逆李轨之贼子。

谋士梁硕反水投诚;安修仁,安兴贵等胡伤未动刀兵, 降;邓晓、谢统师、曹珍等一众前隋旧臣, 降。

而今凉州秩序井然,无动荡。

李渊愕然:“三郎率兵?林公何往?”

“率一万人马防突厥之变, 尚无消息。”

没等来林公的消息, 另有捷报传来:“天策上将军、秦王破萧铣——”

“折子!折子!”

折子递上去, 李渊急忙打开。折子简略,秦王说,萧铣疑心重, 采集大臣,导致臣属离心。另外,因着军费耗资巨大,萧铣为了减轻财政压力, 于是, 先行大量的裁撤了军队,其军力大不如前。

在战略上,此人并不善于用兵。之前还担心他与林士弘联合, 可惜, 此人并未做到有效联合。而李靖用兵灵活, 防患未然, 切断江陵外援, 使得萧铣孤立无援。

李渊继续往下看,二郎的折子从来都是如此,他的部将如何打仗的,从不提及他自己。而后,把战争的来龙去脉一定会将清楚,内部矛盾是什么,外部矛盾是什么,战略成功或是失败的地方在哪里,我方将领哪里做的好,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胜利的结果是:萧铣被俘,将押回长安;江南大部已平,归唐。

李渊合上折子,“好!好!好!将捷报传下去。议事!”江南的治理,官员的任命等等,且忙着呢。

再往后,天慢慢热了起来。

正觉坐在大殿议事煎熬的时候,又有传报。

“突厥向北华称臣——突厥向北华称臣——”

李渊面色一沉:“突厥向北华称臣?”

奏报上说,林公率领一万人马,与义成公主会盟!然处罗可汗率兵欲偷袭,北林公洞悉意图。林公只率两千人马于钹游尔湖诱敌,大将罗士信率八千众伏击突厥主力。

林公伤处罗可汗,继而俘获。罗士信俘获突厥将领十三人之众。

义成公主欲返回牙帐,另立大汗。

然林公与处罗可汗密谈,处罗可汗称臣,两国交换国书,此事已成定局。

李渊:“…………”这称臣不称臣的,意义截然不同。一旦称臣,北华便对突厥的局势有影响力。

一万人马,迫使对方称臣。

处罗可汗此决定,甚至自私。他若自戕求死,突厥立新可汗,如此之下,突厥必定视北华为仇敌,不死不休。

可此人爱惜自身,不舍得一死,宁肯称臣。

如此以来,突厥内部必起争执。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朝堂争斗不断,足可以给林公腾出数年时间,慢慢治理北华。

一旦北华稳固,突厥便不是只称臣就可了。

而此事对李唐的影响是,北华绝无向李唐称臣的可能了。此乃自己与太子的失误!若是采用秦王之策,优厚以待,深度合作,愿助力北华民生,在粮食、布帛上多与之贸易,北华未必不会称臣。

是的!如果李唐能叫北华得到实际的好处,经济上多依赖于李唐,粮食、布帛乃是必需品,而北华确实短缺,这是在短期内补不上的短板。

如果以改善民生为前提,桐桐不是一个要面子的人。

她最初的设想里,就是那么想的。可以在我需要的时候向你称臣,这没什么的!只要你给的足够丰厚,只要子民能从中获利,称臣又怎么了呢?

但是,李渊和李建成没有这个诚意。

那……桐桐只能形成强大的军事实力,给李唐造成压力!不想动刀兵,那就只能合作。不合作,不给她交易她需要的,怕她放兵扰边,边境不得安宁。

边境若不安,哪怕是小股骚扰,可驻兵却得增加。

她可以以微弱的代价牵制住李唐北边极长的边境线,而李唐付出的得是大量的驻守军,为此承担大量的军费开支。

所以,你是贸易呢?还是贸易呢?还是贸易呢?

我们需要粮食、布匹,我们有羊毛织物可御寒,我们有成品药可救命,我们能交易。

交易拿到所需,谁还跟你称臣。

我们可以为兄弟之邦,友好睦邻嘛!

李渊将传报放下,北华双线作战,一举平定北境,自此,北境安!便是有小股叛乱,部族内斗,但这都是小问题。从大的方面着眼,自此北境平!

他急切的等着捷报,而捷报终于在秋来之前到来了:林士弘战败投降,江南平!

而后,捷报传至天下:江南平——天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