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隋唐风云(139)三更

这件事来的太过于突然!

四爷对于窦太后的薨逝心里有准备, 本来是早亡的命,在李渊起兵之前她就故去了,压根就没等到李唐的建立。

是桐桐给用药,虽然病病歪歪的, 但却一直活到了现在。延寿这么些年, 她又身处那么一个位置上,能活到现在已然算是难得了。

但李渊肯定是长寿之相呀!这么突然的……驾崩了?!

世家干的?世家要是会明晃晃的干, 又何必暗搓搓的算计。

他看桐桐, 桐桐也看他:李世民会真的逼宫太上皇,但不会用这样的办法把人弄死!一如他会发动政变杀兄弟, 也不会用毒杀暗杀的方式要人命。

故而, 这件事跟李世民没关系, 只能是窦太后……她做的。

桐桐说:“她的病到了后期,会水米不沾,但头脑是清醒的!另外, 还会伴随着疼痛……”越是到了最后,越是会有疼痛的感觉。

所以,她是可以预知她的死亡的!当水米再也吃不进去,这就是在等死, 神仙难医!与其忍着病痛的折磨, 那就不如换个痛快的,顺便给李世民清除障碍。

她的心里……她的儿孙最重要!谁要害她的儿孙,谁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李渊不够果决干脆, 那窦太后便没有再给他优柔寡断的机会。

之前在两国边境, 便是天大的事, 二郎也不会在外面办的。会等着回到长安, 再办不迟。无他, 不能失了国体!不能叫北华朝臣看了李唐的笑话。

况且,一旦逼宫,就得马上围了世家,这是需要提前布置的。

窦太后太了解她自己的儿子了,她知道李世民忍耐李渊到了极限了,李渊若是不果断,李世民一定会动的!

以子逼父,大逆不道!她不能叫她的儿子背上这样的千古骂名,那么,她自己动手。

你李渊不杀世家?那世家也得因你而死。

于是,事情就变成了:有人试图害雍王,有人挑拨两国关系,陛下派人详查,结果查到了世家身上。他们知道此罪难逃,便在回长安途中,择地势之利,借太上皇的信任,打算挟太上皇以令天下。

不想太上皇与太后誓死不从,不惜自损其身,也绝不受制于人。

这话……说得通吗?也不是说不通。因为李渊的护卫用的是裴寂的亲侄子,自从李建成事之后,李渊退居为太上皇,但近身侍卫还是只用他亲信之人率领。

当然了,李世民不会放纵。李渊身边是两个圈,第一个圈,李渊用的是他的嫡系;李世民不能放纵李渊,他就在这个圈的外围,再围一个圈。

好处是,李渊的自由是受限的。

坏处是,李渊有小圈子里的自由。

而前不久,李渊又给外围圈子侍卫统领赐婚,将裴家一丧夫寡妇赐婚给李世民安排去的统领。

总是在一些小地方膈应人!

小事积攒的多了,李世民就不会忍了。

娶了陪嫁的女,人家的心也不向着你太上皇。可这在而今却给了世人一个交代!太上皇信任世家,用他们的人护卫安全,谁知道这些人反叛,反而成祸了。

而后陛下震怒,杀随从亲随,封锁城池。紧跟着,派出驻军,查抄各世家。

哪里需要派?这几年世家闹的厉害,当地驻军就有辖制世家的责任。一声令下,血流成河。

四爷带着俩孩子去吊唁送葬,看着满地干涸的血脚印。

李世民跪在灵堂前,两日未曾进食,一言不发。

望岳和临川祭拜之后去外面了,里面只剩下四爷和李世民。

李世民没抬头,只道:“你猜到了?”

“嗯!”四爷跪在边上,“此便是代价!皇位从来都是用皇家人的血铺就的!”历朝历代,概莫如是。

李世民沉默了,良久良久,而后才道:“此生……你我兄弟不至于兵戎相见,那子女呢?”

必有一战!

李世民合上眼睑,双手合十:“……朕知,便是没有北华,朝堂之上,争端不休,依旧会有手足相残,骨血相争的惨案。”

是的!你的子女们一样没少了争端。

便是不跟望岳和临川起冲突,他们自己也一样会相互起冲突的!

这是人性,这是权利的诱惑,无法可解。

李世民缓缓睁开眼,再未言语。

父母之丧事,三年又三年。

桐桐坐在马车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纯白之色。白雪皑皑,光芒耀眼。

四爷将信递过来,昨儿收到临川的信,临川而今在安西都护身府,那里春上才发生了两起叛乱,他去平叛去了。来信说年底许是能回来过年,许是又回不来。报一声平安告诉家里,知道他好好的就行。

今儿到的是望岳的信,望岳在高句丽,她处理完事务之后,会先去倭国,从倭国坐船,到山东。而后绕大唐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