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隋唐风云(139)三更(第2/3页)

桐桐:“……”知道秦始皇为什么一点点小病就病死在路上了吗?常年累月的奔波在路上,谁不累呀?

才打下来的疆域,版图没有融合到一起,彼此没有认同感,而今部族的融合跟当年七国合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

她正要说话,结果李承乾来了。

这孩子在北华已经呆了六年了,李世民来信说,想换李泰来,叫李承乾换回去吧。

行!人家是使臣,是常驻北华的使臣,李唐怎么调动那都是人家的事。

但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李承乾,这孩子其实并不适合。他其实是个情感上细腻又敏感的孩子,跟那个称心……只能说是少年懵懂时的不懂事。

而今大了,他父母要安排他的婚事的时候,他也应承了。回了长安一趟,娶了亲,带着妻子一块来上任了。如今连孩子都有了。

按理说,私人的感情……便是年少时候有过一段时间的喜欢,成亲之后,他也确实是想要断干净。可惜,到底是没有能送称心出府。

称心不是没地方可去,北华的书院需要交乐器的伶人为先生。留在书院,称心可以安安稳稳、体体面面,甚至于十分富足的过完一生。

但是……他没舍!

你说他重情吧,他转身成亲生子,与妻子琴瑟和鸣,也没有耽搁什么。

你说他无情吧,他又害怕称心过不好,念着情分就那么养着。

当然了,要是……只把称心当个玩意,这话虽冷酷,然只有这般才能解释他的行为。但这也说明,这六年来,并没有改变李承乾。

北华能尊重称心,只要他有能力就用他!

可李承乾哪怕跟称心很亲密,也依旧没有把这个人视作一个完整的人。

李承乾追来,怕是辞行的。

文质彬彬的青年,长身玉立,风度翩翩,一身和煦如春风。就这个样子,想回就回去吧,叫你父皇看你长成什么模样了。

李世民在这一年底很高兴能见到长子,他叫了孩子在身边,上下的打量,然后看向皇后:“是长大了!”

是啊!

家宴聚在一起,极其高兴。

但是当天晚上,李世民便不高兴了。因为长孙冲派人去见承乾,承乾见了。

因为当年的事,长孙冲被罢了继承爵位的资格,交给长孙无忌管教,不许其出府。这个情况承乾不是不知道。他大婚时,长孙冲就没有出现,他是知道的。

但是他还是见了长孙冲的亲随,说的话不甚要紧,也不犯忌讳。甚至于长孙冲有所求,他都尽可能的推辞了。

但既然如此,又为何要见呢?

不外乎一点——他怕得罪人。

李世民靠在边上正生气,就接到禀报,望岳到了。望岳过倭国,遇到李唐的使臣,这便结伴同行。

“快——快——接回宫来。”

望岳笑声朗朗:“我爹和阿母必是等着我回去过年,可这时间也未免太赶了。故而,我先回长安,在长安过年是一样的。”说着话,还问说,“雍王府还能住么?我住雍王府。”

能住!能住,“快来坐。”

小姑娘长成大姑娘了,并不是都伴着脸,除了亲近的人倒是谁也难得见她一个好脸色。

李世民问此行可顺利,望岳便奏对说:“这几年主要是移民,高句丽之民移往突厥属地,辽东与突厥民混杂入高句丽。这几年,高句丽贵族各自为政,暴苛不已,百姓不满日久,知道草原的日子比早些年好多了,倒也未遇大的反抗。不愿意就留着,杂居便是。”

这办法好!放牧的想种地,种地的被欺压的活不下去想逃,借用这个矛盾,给他们各自想要的。把部族打散重组。

这是极大的事,却是望岳在督办。

他这边正说话,侧殿里发出响动。李泰要走了,定要带走他的书案,他觉得顺手。

李世民:“……”难道望岳东西南北的跑,又是骑马又是坐船,随身都带着她惯常用的?

好似这都是小事,可其实呢?这说明他的心里没有江山呀!要不然,他想什么桌案作甚?他得听着望岳说话,看这里面能听出什么不能?今天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可他呢?想着要带走他的桌案。

望岳:“……”她真的回雍王府住去了。

可这一夜李世民没睡着,他看着北边,看着桌上的明黄的锦缎,几次提笔,都没能落下一字。

这几年,武器革新太慢了。

大唐与北华若有一战……会如何?

风声猎猎,他独自披衣站在廊下。想子孙后代,想天下子民,想江山万里,想丹青史册,直到天将亮时,他才重新坐了回去,而后提笔。

这是册立储君的诏书!写完之后封存起来,暂不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