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 岁月长河(21)二更

又不是双职工, 还想着单位分房子?

王竹兰觉得不靠谱,“桐桐那边分单身宿舍的可能性都比你们单位给你分房的可能性大。”想啥呢?“老老实实的把家里这房子粉刷好!”

现在盖好了,这房子也不差!住单位的房子,大多数不也是不带卫生间吗?

四爷就说:“您计划的倒是好, 我这边一间, 等将来我三哥回来,住东厢南屋, 对吧?”

对呀!

四爷问说:“那小五将来要是结婚了, 没房子住,咋整?”

王竹兰:“……?”

“叫我爷奶住一屋, 给小五腾出一间来?”

王竹兰:“…………”

“再说了, 招待所里男职工就那么几个, 年龄相当的就更好,各方面般配……哪有那么巧的?想要双职工,可能性也不大。按照一般的分房政策, 轮到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找对象找家中也私宅的。”但这不是得看缘分么?

王竹兰:“……”

“家里能腾出一套房子,小五选对象就不用考虑太多。觉得合适,房子问题就不是问题,住回来就好了。我爷奶还更放心, 就在眼皮子底下, 能亏待了小五?”

王竹兰:“……”

“所以,我这边要是不行,桐桐那边只要能争取到, 也是可以的!我们有地方安家, 家里的其他人就从容些。这不是好事么?又不是见不到, 我们周末总得回来吃饭的。或是下班早, 哪天休息, 想回来就回来了。”

王竹兰:“……”说的好像只要争取就能分到一样。

但是这孩子想的事也确实是个事。

想解决总比一天啥心都不操强吧。

这话音落下,大概也就是九月,天气凉了,老四好像越来越忙了,真可以说是早出晚归。

四爷是真忙,忙的这段时间都很少去接桐桐了!因为演出的时间和地点总是在调整,四爷有事一般直接去家里。

九月了,得有一茬秋菜。什么秋茄子之类的,四爷弄了一板车,晚上拉回金家。金家老爷子退休了,老太太常年在家,家里又有露台,在高处晾晒方便,还不怕谁看见。

晾晒的差不多了,就直接给林家送来,这玩意挂在网兜里,又不会坏。

昨儿他还在家吃的饭,因为九月的煤球得买回来,还得送到楼上。以前都是林暮秋和林渠弄,现在四爷取本,买回来,搬上来摞好。

忙的很具体,只要没有危险,桐桐就不觉得非要来接一趟!毕竟,林家的情况特殊,男丁少,还没成年。咱实实在在的过日子呗!

今儿开了总结会,做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这就解散了!像是桐桐这样很辛苦的,其他的活就没有她的,回去休息就行。

程娟还问说:“今儿回去不忙吧?”

也不是忙!就是:“……没有柴引子了。”得去城外找点干草啥的,生炉子少不了这些东西。秋天雨一来,更不好找了。

以前家里人都不让自己管,但现在四爷负责的话,自己一般是会跟着的。

撸干草,装袋子,放到地下室!楼层有一层地下室,每家能分一小间,放杂物的。反正有点时间还得考虑家里这些小事。

程娟‘啧’了一声,“我哥从木料厂能弄到下脚料,干柴,要么?”

“要呀!”桐桐取了一张录音机票,递过去,“你哥结婚看能不能用上。”

程娟就收了,好好的装起来,“那我叫我哥去物资局找小金去?”

行!

沈安娜从边上过,喊闫文静:“赶紧的,李援军来接你了。”说着,好像一副才想起的样子,问桐桐说,“怎么不见小金接你呀?”

桐桐:“……”我俩身后两大家子人,哪就那么些闲情逸致的!秋雨来了,雨鞋漏吗?雨伞还能用嘛?雨衣有吗?家里的屋顶漏雨吗?窗户飘雨漏风吗?洗了的衣服干了没有?咱是不是得弄个熨斗自己熨衣服?

更何况我俩还得想办法弄婚房!咋就能有清闲的时间看他接不接我?我更想知道今年能不能多弄些红薯,加工成红薯面。

所以,她只笑了笑,压根就没搭理她,真忙着呢。

闫文静叫住桐桐:“林桐。”

“嗳!”桐桐站住脚,回头看她,“有事?”

“那个……听说你有一张电视机票。”

桐桐:“……”对的!自己有一张电视机票,是因为在钢厂一连演出了三场,人家单位特别赠送的。

现在有电视机,1958年就有了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之后产量虽然很小,但是确实是有这个东西的。而且,B京电视台已经试播出了。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电视机是小众到大多数人都没听过的程度。

桐桐有一张这个票,先问了党青云:您要是想买电视机,那就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