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9章 何处通津(30)三更

可当天, ‘林雨桐受邀回乡参加文旅活动’这一活动的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各个词条加在一起,阅读量破亿。

而苏琳第一次发现, 林雨桐是有粉丝超话的。而且, 人数还不少,还挺活跃。

陈彦在边上说:“有粉丝就得有管理吧!”

桐桐看对方:“管理?”

“不管理吗?粉丝要是闯出祸了, 你不得遭殃。”

桐桐:“……”她问:“粉丝怎么管理?”

别扯了了好吗?

“一个县几十万人, 还有公检法这样的机构,基层单位无数, 这几十万人就都遵纪守法?都不伸手打人?都能不张嘴骂人?”

这要是大几千万粉丝的大明星, 那粉丝量都相当于一线城市人口数量了。这里面要是有人骂人, 有人打人,有人干出离谱的事,就都是粉丝没管理到位?

问题是:怎么管理?谁给权利管理?

引导是个好词, 可……当爹妈的未必能引导好孩子,当老师的在几十个学生中也不能把各个学生给引导好,怎么能指靠咱一引导,所有粉丝都跟着指挥棒走?

陈彦:“……”这么一说, 好像也有道理, “但放任,假装不知道肯定不行。我今天一看这人山人海的,我就在网上查了一天。对粉丝……我还是了解一些的,我女朋友追星。”

四爷在边上听着, 没言语:这小伙子也很聪明, 他是搞文案的,当发现桐桐其实不需要文案的时候, 他给他自己找了个位置。

陈彦说:“首先,得通过大数据,给粉丝画像。”比如各个年龄段占比,男女占比等等。

苏琳问说:“不是只有年纪小的在追星吗?”

“不是!三四十岁追星很正常!四五十岁也不奇怪。我女朋友是那谁的明星,线下活动,都是三十到五十岁的大姐,特别有经济实力!”

苏琳:“……不好意思!刻板印象了。”

陈彦这才说:“所以,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要学习明星工作室的经验!粉圈是个双刃剑,利弊相关,不能放任。”

刘晨还兀自问:“你说粉丝到底要看什么?”

“看一眼真人,没其他意思,单纯的喜欢,就是想看一眼。”就这么简单。

“人家也不知道他们,不认识他们,那么多人,当明星的也不见得一眼看过去能把人看完……”

“这不重要!”陈彦一副你不懂的样子,“这种喜欢其实不过激的话,是很纯粹的。”

刘晨似懂非懂,但却再不发言了。反正挺玄幻的:你说要有男粉丝的话,觉得咱这老板漂亮,这还说得过去。可那么多姑娘在喊,喊的还怪起劲,其实还是不能理解的。

林雨桐是很厉害,值的很多人去欣赏!但肤浅的男人居多,GET不到真正的魅力在哪。而姑娘们……欣赏喜欢同类?

今儿这个短暂的会议探讨不出个什么,但是陈彦多了一个新岗位,他得注意粉丝运营。

桐桐只一个要求:“不要消费粉丝!永远也不诱导粉丝消费。咱们不是针对粉圈卖货,咱面对的消费群体一直得是大众。他们只是消费者!”

四爷偷偷的加入了超话,也在桐桐的社交账号下看评论,很少有极端的恶意评价,有一些也都是私密账号,或者是营销号。

这东西能追根溯源,谁在故意黑,一查就能知道。

也有一些纯属三观不一致,更有一些单纯就是不合眼缘,这个就无解了。只是不合眼缘,偏还要关注……纯属闲的蛋疼的一类人。

正翻着呢,他看到一条评论,然后叫了桐桐:“看这个。”

桐桐正在做面部按摩,凑过去看了一眼,是个二十八岁的姑娘,研究生毕业三年了,没有找到工作,也不想结婚,她回乡创业了。

父母虽然理解,但也难免闲言碎语。

很长的一段评论,在诉说着她的遭遇。应该是苦闷无处诉说,这才在网上找个地方倾诉倾诉。

这个评论盖起了三千多层楼,感同身受者比比皆是。

其中有一个青省的,有一个疆省的,情况差不多。

桐桐点了这三人:“能不能私联他们。”

能啊!想联系总是能联系上的。

吕晓娜拿着手电筒,从育苗棚回来。棚里是育好的红薯秧子!这是在网上看到的红薯新品种,甘甜无丝,家里的旱地多,费劲巴拉的种其他的,就不如试试这红薯。这东西产量高,其实要是销售的好,是能赚钱的。

父亲嚷着:“睡吧,晚上不用看。”

“哦!”以前自家这乡镇连同周围的乡镇,都是种植小麦的。可种粮食是真的不挣钱,不知道哪个高人翻了县志,说自家这里的红薯粉条,曾是清时的贡品。

于是,这两年大家就都种红薯。红薯加工成粉,可利润也并不高。哪怕是那么大的产量,可价钱卖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