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8章 苟行于世(3)二更(第2/3页)

他默默的收回视线,只怕那妖是奔着祥瑞之气去的。王府无碍便好!无碍便好。

羑里之内,一老者看着地上的龟甲,若有所思:伯邑已至,可卦象却变,与之前所卜之卦已然不同了。

为何?

此一路可遇变数?

羑里乃是殷商所设监狱,四爷陪着伯邑考前来。

当然了,伯邑考叫着,大家知道说的是谁!考是死后加的。称呼的时候不能带,仅此而已。

姬昌被关押在牢里,只因周国实力强大,商王朝深觉不安。

姬昌的父亲征伐周国周边的戎狄,尽皆胜利,使得周国的疆域更大,自那时候起,周国就被商王朝所猜忌。

诸侯势大,威胁王权,于是,先王文丁便假借封赏的名义,把姬昌的父亲召到了殷都,而后将其封为‘方伯’,别号‘西周伯’,意思是,西方诸侯之长。

骗来之后就软禁,软禁之后没多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

而后,姬昌才继位,这便是西伯侯。

羑里之内,羁押姬昌,这不过是旧事重演。姬昌该是很明白,若是回不去,那么等待他的就是他父亲的宿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的儿子会跟他当年一样,在周国继位,继续朝商。

所以,伯邑是作为儿子,自己要求来的?还是姬昌要求他的儿子来的?

四爷素来不信史书,有些历史被打扮的很美。

要知道,杀首子而食,这这个习俗延续了很多年。甚至到了宋朝时,李元昊建立西夏的那个时期,依旧有杀首子的习俗,只是不再食用而已。

为啥杀首子呢?因为男女婚前没有严格的大防。如果新婚妻子进门生的第一胎为儿子,在无法鉴别是否为亲生的情况下,杀之便能保血脉纯正。

《墨子》《汉书》都有记载,汉书都已经是汉朝时候的事了。上面记载的羌族不就是河西走廊么?周国灭戎狄部落,这不就连上了么?

事实上,在商周时期,这种杀首子而食真的不算什么,易牙就杀了长子请齐桓公吃,尧也杀了他的长子考监明……一桩桩一件件的,只能说,有些历史被打扮的很漂亮。于是周文王完美无瑕。

他是不信这些记载的,但是,跟着伯邑进了羑里,看见了姬昌,他比伯邑考先一步跪下,肩膀耸动:“父亲——您受苦了,儿子来迟了——”

身为嫡长子的伯邑:“……”若来送死的不是我,我亦会感之动之。

姬昌果然就过来了,隔着木栅栏伸出手来,揉在十二的脑袋上:“雍?是雍吗?”

“是!父亲,是儿子。”

“我儿至孝!”姬昌说着,就看向长子:“事办的如何?”

四爷一边假意擦眼泪,一边竖着耳朵听着。

伯邑考席地而坐,“儿子以三箱珍宝敲开了费仲费大夫的府邸,这才有机会前来密见父亲。可若想放父亲重归西岐,该寻何人?”

“北伯侯崇侯虎,奸臣也!为父此番遭遇,正是此人进谗言所致。而今要归国,自是还需此人进言于大王。”姬昌叹息,“我儿行事,需得谨慎!大王封赏为父、九侯、鄂侯伟三公……这与当年封赏你祖父何其相似。”

封赏之后,你祖父被定罪,而后被杀。

你父亲我,也被封赏,也被定罪,而后亦得被杀。

当真是命悬一线,万万不可大意呀!

伯邑考问:“可要拜访其他诸侯?”

“老丞相商容,王叔比干……闻太师不在朝,可拜访东伯侯姜桓楚,此人乃王后之父。姜王后素有贤名,劝谏大王之言,许是有用也未可知。另有武成王黄飞虎,其妹乃西宫贵妃……”

四爷听着,听着听着就发毛:演义跟历史不一样,历史便是被人打扮过,可有这个人就是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就是没有这个人。

譬如黄飞虎,历史上并无这个人。至少考古以来,未曾发现过有这个人。他只出现在话本上。

所以,不必心存侥幸,桐桐是对的,这是封神。

他只觉得吞咽都困难起来了:桐桐的本事几乎是用不上了,而她又自来是个爱招惹奇怪人和事的人。

正史里,她吸引反贼,一拨一拨的围着她。

现在呢?她别是吸引了一群妖魔鬼怪吧?

一想到这里,他就跟有人揪住他的心脏一样,头上都有汗下来了。

姬昌看向这个儿子:“雍叔,可是身子不适?”

“并无!”四爷忙俯首:“儿子而今方知父亲之危!儿恨不能以身相代。只是儿生而卑贱,才情平庸,竟一时不知该如何救父亲于危难。只要能救父亲,让儿做甚都愿意。”

比如,去接近这位大王!给大王做一回佞臣。

若真是有一日谤满天下,这非儿之所愿,这一切都是为了父亲,为了大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