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章 苟行于世(4)三更

秋夜露寒。

伯邑考坐在马车上, 吩咐说:“雍叔,进来吧。”

四爷:“……”我并不想跟你发展出过多的情感来!你倒也不必照顾于我。我宁肯受露寒之苦,也不愿意受你点滴之恩。

受恩便是受因果,我得还的。

而你的命运是注定的, 你也知道你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所以, 救你是个高难度的活,我而今……能苟活求存就已经很满足了, 要是再救你, 我……惜命呀!

他就说:“长兄躺着吧!躺着安稳。”我要进去了,空间就挤了, 你就躺不成了。所以, 为了你好, 我就不进去了。

可话音落了,里面传来叹息之声,紧跟着便有狐皮递了出来:“遮挡着些寒意吧。”风寒会要人命的!你昨晚没死在外面, 是你命大。今儿再继续受着,怕是不大好了。

四爷:“……”他只能拉了皮毛盖在身上,就这么靠着。

月亮明晃晃的,夜里的朝歌安静除了犬吠猫叫声, 便再无声响了。

车马粼粼, 伯邑考撩开帘子,看着天上的月华和星辰,视线拉回来,那还亮着的地方是大王的摘星台吧。

伯邑考声音低低的, 问四爷:“雍, 大王为昏君否?”

四爷:“……”他只能道:“父亲与九侯、鄂侯颇为亲近……”

九侯也被叫鬼侯,是鬼方人建立的诸侯国, 奉商为主。而九国也被叫做仇国,后来的仇姓后人,就是以国名为姓。

纣王所册封的三公之一九侯就是仇家的先祖。

周国本就强大,九侯这样的诸侯亲近于姬昌,鄂侯乃是南伯侯,仅次于姬昌,可这俩素有往来。

这叫什么?这叫结党。

万一九侯向周国称臣,如何?若是西伯侯与南伯侯联手,当如何?

所以,“……不仅父亲危在旦夕,只怕九侯与鄂侯之危、之险……要先于父亲。”

这不是滥杀无辜,这是权力博弈,这是为君者在维护政权。

所以,帝辛是昏君否?你说呢!

伯邑考问说:“九侯、鄂侯此二人可会反?”

“父亲若是早脱离樊笼,或许这二人……若能得以脱身,或许会策应。可就怕此二人死在父亲之前……”而能否顺利救出姬昌……只能说,难!难!难。

伯邑考靠在马车的车窗边,沉吟许久才道:“陛下征兆四镇美人入朝……每镇百人……”

四镇不是说镇子,而是镇守四方的军事重镇。东南西北侯乃四镇之首。

四爷:“……大兄以为如何?”

“试其是否忠贞于大商。”伯邑考淡笑:“雍,大风将起,身不由己,奈何。”

四爷:“……”看看吧!看看谁进献了。进献了,必为忠臣。

这个进献美女,不只是长相貌美的女子就可以。而今乃是奴隶制,貌美女奴比比皆是,但宫中所征兆美女并非女奴,而是有出身来历的女子。

而今的人口才多少,各地驻军将领和官员才多少,而这些人里好些都出自同一家族,也就是说,各个重镇,官员勋贵的家族都不及百。

而现在,要把这些官员将领的女儿送到朝歌,这是要干什么?

要是姬昌送了,那西岐就算是完了。此乃不得人心之举,毁的是一国之根基。

故而,姬昌便是死在朝歌,也不能拿下属之女邀幸大王。

他死了,国存,子存,这便有以后。否则,才是万劫不复。

所以,帝辛何尝糊涂?若是臣下拒不献美,这便是罪过。杀姬昌与鄂侯的借口就有了。

昏君否?否!自来此人也不昏庸。

伯邑考说的对:大风将起,无可奈何。

“雍?”

“嗯!”

“须得救父归西岐。”

四爷:“……”

“救父便是救国,父在,国安!”

四爷:“……”是!姬昌在,人心可凝聚,否则,心在西岐者便不多了。

于是,二人为救父,需得奔走。

第二天便去王府,拜见比干王叔。

此次来,什么礼物也不曾带,四爷只陪着伯邑考,站在了比干府邸,桐桐就在这里。

“西伯侯质子?”桐桐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回头看了一眼老媪,“可是昨日路途中所遇之人?”

“正是。”

“祖父要见贵客,那便去等等,等到客走了,再进去也不迟。”

“喏。”

桐桐将绳圈正了正,婢女持菊而来,老媪取菊簪于绳圈之上,只觉如同戴了一顶花冠一般。

站起身来,丝麻的衣裳裹在身上,脚上是一双木底鞋……与舒服无关。

而今……没有衣袂飘飘,要出门了,另有皮毛大衣裹身。她穿戴好,便只管往外走。

廊庑下,隔着窗棂,桐桐能看见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