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卖纸的广告吗

“那昭侯到底好在何处,才让你不管不顾也要跟她跑?”赵风脸拉得老长。

他和赵云父母早逝,他长兄如父,养弟弟和养儿子一样把赵云拉扯大。

结果孩子还没及冠就跟人跑了,还为了脱身,编造谎言欺骗他这个如父长兄。

赵云低头扒拉着盘中饭菜,家中仅他们兄弟二人,也不似在外那样一人一案,而是兄弟共同一桌,面对面用膳。

当年我与族中堂弟去下曲阳买马,偶遇张宝的亲信欺负百姓。百姓们挺身而出,逼得张宝认错,并依军规处罚了他。”提起往事,赵云不由会心一笑。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百姓,竟敢对峙张宝,他既是上官又是师叔。见微知著,主公既有维护正义的品行,又有维护正义的本事,实乃明主。”

一提起陈昭,沉默寡言的赵云话也多了起来。

“大贤良师身死,黄巾兵败,主公处境危急。初到青州时,营中粮草不足半月便会断粮。即便如此窘迫,主公也未向百姓征粮,而是千方百计从地方豪强手中筹措粮食”赵云侃侃而谈,细数起陈昭所做的桩桩件件小事。

赵风心中五味杂陈。酸的是,弟弟彻底被陈昭折服,心中只有主公,却没了兄长的位置;难言的是,这么一听,他也觉得陈昭确是世间难得的明主。

尤其是和如今冀州之主袁绍相比。

同样是养兵缺粮,袁绍却因政令混乱、赋役繁重,引得百姓怨声载道。他出身士族,自幼便未将庶民视作人,人口、粮草在他眼中不过是簿册上的冰冷数字。唯有同样出身大族的士人,才配得上他的一眼高看。

赵风对此深有体会。真定赵氏作为常山郡大族,他们在袁绍面前勉强被当作“人”,又因族中武风盛行、文风不显,武人众多而名士稀少,被推崇名士的袁绍视为低人一等的二等士族。

“唉,冀州在袁绍手里算是毁了。”赵风摇头叹息。

他不禁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尽管他已决定举族迁往青州,可常山郡毕竟是赵家数百年的族地,七绕八拐,谁家都能和赵家攀上点亲。他虽能带着全族离开,但这些乡民无处可去,还不知要在袁绍手下受多少苦。

几杯酒水下肚,赵风脸颊薄红,他身子弱,平日不饮用酒水,今日见到多年未见的弟弟,才兴起饮了两杯。

酒意有些上头,赵风微眯着眼看向已经四年不见,出落地越发俊朗无双的弟弟。

赵云很漂亮,幼年时候每个来家中做客的亲戚都喜欢捏他脸。十六岁离家之时,赵云已经是一个俊朗青年了,往那一站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杨树。

四年的沙场征战和独掌万军的位高权重又给他眉眼间染上几分锋利与沉稳。他肩膀宽阔,眉眼锐利,像从史书上走下来的青年将军。

问题是他读过的史书里,这样的将军好像在朝堂上都不咋聪明。

赵风悲从心来,自动带入了汉高祖和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他弟月下奔陈昭,又同样是少年将帅和一肚子谋略的主公还有他这段时日听说的袁绍麾下闹得不可开交的党争。

“吾弟什么都好,就是为人来老实,性子又直,吃了亏也不抱怨。”赵风苦口婆心,“你在昭侯麾下效力,可不要轻易得罪上官。”

“也不要牵扯进文臣之间的党争。”

冀州这边,袁绍麾下的谋士不和就牵扯到了武将,连带着武将都要站队。

赵云面露迟疑:“什么党争?”

那些可怜谋士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有精力争斗吗?

“你离家太早,这些东西都没学过。”赵风越发觉得赵云什么都不懂就跟着陈昭,实在可怜。

借着酒意,赵风将袁绍帐下的种种乱象一一说清。真定赵氏也有子弟在袁绍麾下效力,虽官职不高,但袁绍麾下的混乱根本无需高位便能知晓。

赵云默默把兄长之言全记在了心中,准备今夜回去就把这些事情写在密信中传给主公。

“就比如,你在昭侯麾下和谁最亲近?你就是那人的党羽。”赵风絮絮叨叨。

赵云面前浮现出陈昭的身影。

他沉默看了一眼自家兄长,觉得当主公的党羽应该很安全。

“还有那些文臣,最喜拉帮结派。”赵风照着袁绍这个葫芦画瓢。

赵云回想起忙得脚不沾地,不停写信拉同门帮她干活的蔡文姬,和四处给故友写信拉替死鬼帮自己干活的郭奉孝,还有没同门故友可拉,只得另辟捷径强行出门社交,拉人一起干活的其余谋士。

他赞同道:“确实。”

活那么多,拉帮结派都干不过来,不拉帮结派岂不是要自己干得吐血。

“你可不要掺和他们!”赵风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