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一路行经徐州境内,昭明军轻装简从,并未携带大量粮草辎重。每到一郡,便在当地粮库补充给养,同时让士卒休整。这日大军抵达琅琊郡,全军驻扎两日,补足粮草。
行军途中,陈昭收到军报,得知袁绍尚未从邺城发兵。
陈昭也不意外,她调兵快,是因为早有准备,看似接到军报之后才开始调兵,实则在知道今岁有大旱的时候就猜到了其他缺粮草的诸侯必定会盯上她这个大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上遇到荒年要预备万一需要赈灾的情况,虽说徐州的干旱不似北方那般严峻,可总归在各地备粮比真遇到灾情再匆忙调粮方便。多重考虑之下,陈昭在各郡都建造了粮仓。
数十万昭明军分驻两州,平时除了训练,还会组织士卒参与挖井、修渠、垦田等劳作。这种”兵农一体”的建设模式,让军队能够自给自足。放眼天下,没有哪个诸侯能像她这样维持如此规模的常备军。
相比之下,袁绍的”河北户调”采用三丁抽一的征兵方式和”豪强联盟”模式,平时由豪强各自豢养部曲,战时才临时拼凑。省钱归省钱,征召起来却十分麻烦,凝聚力也不好说。
陈昭把军报递与她一同待在帐内的赵云:“袁绍号称发兵七十万讨伐我,子龙以为如何?”
“此定虚报。”赵云脱口而出。
昭明军有三十万大军,可却也是算上了十五万后勤军的数量,若只论能上战场的士卒,满打满算也就十五万,其中还要再留五万人在徐州防备袁术和士族。这还是多年来他跟随自家主公一并从黄巾之乱时候就开始一点点积攒出的兵力。
冀州人口四百多万,并州人口六十余万,青徐二州加起来人口四百五十余万,人口数量相近,袁绍哪来的本事在数月之中就能征召出比昭明军还多两倍有余的士卒。
“子龙以为冀并兖三州能征召出多少士卒?”陈昭轻轻敲击桌案,心中也不太拿得准主意。
袁曹二人既然敢联合攻打她,应当在士卒人数上必须要压过她吧。还是说曹操把袁术的兵力也算上了?兖州是紧邻关中的中原腹地,人口比青州更多。三州加起来说不准还真能抽调出七十万兵力。
赵云思索片刻,尽管年轻,可已经有了多年的征兵经验,他迅速在心中算出了一个数字:“若不影响百姓,三户一丁,则能征兵三十余万,若一意孤行,六十万人可得。”
加上兖州还真能抽调出六十万人,赵云眉头紧颦,又松开,一倍的兵力差距,并没有那般遥不可及。
“六十万。”陈昭沉思片刻,呼出一口气。
速战速决难度不小,可实在没法子与袁绍硬耗也不失为一条退路。袁绍可没她粮仓充足,只是……
“还是要速战速决为上。”陈昭揉揉眉心,“多熬两月,百姓连骨髓都要被榨干。”
青徐二州受灾不似冀州严重,且鼓励民生,要供养三十万军队都有些吃不消。冀州兖州要真供养六十万大军,百姓的骨头都要被袁绍曹操敲下来熬汤……曹操麾下的程昱也不是干不出来人肉供应军粮之事。
陈昭长舒一口气,觉得帐中气闷,干脆放下军报推开帐门外出透气。
赵云紧跟在她身后走出帐门,下意识巡视起周围,看到帐外禁卫有一个正闭着眼打瞌睡,沉着脸一脚踹上去。
“将军饶命!”困得打瞌睡的禁军被踹倒在地,一睁眼看到赵云,吓得三魂七魄去了大半,连忙跪下求饶。
赵云冷面含怒:“汝下去自领军法!”
陈昭安静站在不远处,没有干涉赵云训斥近卫。带兵之事乃归赵云总管,她出声干涉赵云反倒损了赵云威信。
“此末将之错。”赵云有些忧虑,走过来请罪,主公身边的禁卫乃是为了护卫主公安危,却如此不靠谱,“主公身侧暂无禁军将领,云可担之……”
陈昭打断了赵云,微微摇头:“如何用得着你来统领禁军?子龙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号年华,就该做大将军。”
“二十岁不做大将军,那要等到七十岁提不动枪了再去领兵打仗吗?”陈昭轻轻睨了赵云一眼。
赵云只觉自己心尖滚烫,他死死压着舌根,又恨起了自己嘴笨。
“原本是赵溪担任我身边禁军都尉,只是这次我留她镇守徐州……这些禁卫都是从其他地方临时拨过来的,确实不太严谨。”陈昭琢磨了一下,“倒是确有一个人选。”
陈昭抬脚走向不远处的一个营帐,掀开帐门。
帐中有二人,诸葛亮盘膝坐在榻上一本正经读书,吕玲绮则对着书愁眉苦脸。
陈昭特意带上了二人来见世面,大战的经历可遇不可求,这次二人年纪不够不能独当一面,且先随军见见世面,往后也能多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