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狗官谄媚走过来,点头哈腰:“下官李顺,被袁贼所逼,不得已担任其麾下别部司马,驻守广宗……下官一向唾弃袁绍那等沽名钓誉之人,早就有另投明主之心啊!”

一侧的其他狗官听到李顺如此迅速撇开关系,纷纷对他怒目而视。

呸!汝深受袁绍重用,竟然投降如此之快,当真是没有丝毫士人风骨!

——要说投诚,也该他们这些不受重用的人先投诚才对!

“昭侯明鉴,下官出身寒门,在袁绍麾下不受重用……下官才是早有投昭侯之心。”“下官还给家中幼子取名为‘回’,正是盼望昭侯早回冀州之意……”

几个官吏争先恐后表示忠诚,听得其他几个还要点脸皮的同僚恨不得垂首把脑袋埋进裤·裆里,省得丢人现眼。

可谁也没敢跳出来指责他们过于谄媚。

有骨气的人方才在城头上已经死干净了。活下来的这些官吏各个都已经吓破了胆子,能站稳腿都是因为这几年乱世死人太多,见多不怪。

今日这场血腥哗变太突然了。

在一众袁绍提拔上来的官吏眼中,这些士卒就像是被陈昭妖术迷惑了一般,高喊了一句“神女”,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手起刀落砍杀同僚。

这些官员平日也就待在营中指挥一下士卒,真刀真枪上过战场的人没有几个,同僚死不瞑目的头颅滚到他们脚边的那一刻,恐惧瞬间就压过了骨气。

陈昭已经听惯了这些话,她只微微皱了下眉,一众官吏顿时识相闭紧了嘴巴。

“广宗还有多少粮草?武库之中武备几何?”陈昭一口气把她想知道的东西都问了出来。

此前途经几座小县,虽招揽了不少流民,却鲜有兵械。许多士卒仅持木棍为兵——无纪律、缺兵甲、少粮秣,这才是流民聚众而成的黄巾常态。

“武库之中军械皆造册存于县衙。今岁大旱,袁贼又调走了不少粮草……粮库中粮草也不多。”李顺小心翼翼,中间还口齿不清模糊过去了几句。

袁绍调走粮草自然是为了充作军粮攻打青州。李顺心中不禁对袁绍生出了一腔抱怨。

还大言不惭号称举兵六十万攻打陈昭呢,陈昭都打进老窝里了,连个消息都没传过来,真是废物玩意,害得我等险些丧命于陈昭之手。

“袁绍暴虐,必有仁人义士不忍见其祸乱,愿助本侯起兵。”陈昭神色不变,沉声道,“传令全城,募兵五千,明日启程。”

李顺心中暗喜,只道这天煞星竟只在广宗停留一日,真乃天助。面上却故作关切,劝道:“昭侯一路劳顿,何不多休整几日?”

陈昭挑眉,轻声道:“多修整几日等汝那旧主袁绍来攻?”

“下官不敢。”李顺冷汗刷一下就流了下来。

“你去张贴告示吧。”陈昭没多难为这个狗官,甚至是过于宽厚了。

李顺抬头一看,才骤然发现他紧跟在陈昭身后,不知何时竟走到了县衙正门前。

一时之间,李顺甚至分不清他和陈昭到底哪个才是刚入城的敌军。

用不着李顺张贴告示,早在城门大开的时候,就已经有士卒挤不进人群,干脆跑上大街奔走呼号。

“神女回来了!神女回来了!”几道身上甲胄还在滴血的士卒神色狂热在大街上奔跑高呼。

顶着炎炎烈日,他们身上的血水和汗水很快凝结在了一起,被高温蒸干。

越来越多的人从屋舍中走出来,一个卖胡饼的妇人激动拽住士卒问:“是哪个神女?神女怎么回来的?”

”自然是咱们黄巾神女!如今该称昭侯了。”那士卒甲缝里还渗着血,”怎么回来的?自然是杀回来的!城门处遍地尸体,县令都死了!”

越来越多闻讯而来的百姓围住了传信士卒,七嘴八舌询问。

“回来了就不走了吧?”“咱们广宗可是神女老家……”

冒失冲上街头的士卒被围在人群中央,竟是一句也答不上来。

六年光阴实在漫长。细算起来,陈昭在广宗停留不过半载。

可广宗的百姓太苦了,六年来,先是朝廷破城后屠戮黄巾,死者六万余,血流成河,又是韩馥成了冀州牧,没过多久又换了袁绍……县中官员各个都当不长久,没有官员想要治理广宗,哪个冀州牧都只想要粮草和士卒。

换一个县令就收一次税,一年能收三回税,三户就要出一个青壮,粮税愈来愈重,青壮愈来愈少。交出去的粮米石沉大海,被征的壮丁杳无音讯。

被兵痞打骂时,卖饼妇人喃喃“没有神女替咱们做主了”;被豪强欺压时,卖地的汉子咬着牙“若神女还在,那些人哪敢嚣张”;井中断水时,上了年纪的老人围着井叹息“这是神女打的井,怎么也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