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2页)

林牛刚踏进院门,荣老妪便颤巍巍迎上前来。

“儿啊,听说神女回来了,可是真事?”

林牛咧嘴笑道:“千真万确!儿子今日在城头亲手宰了那狗官,还与神女说了话。”

“我儿可伤到了?”荣老妪慌忙检视儿子周身。见胳膊腿都好端端待在原处才松了口气,又急急追问起今日种种。

听到林牛说城中无粮草,荣老妪沉默了许久。

“我儿跟着神女走吧,带着家里的粮食一并去投神女。”荣老妪抹着泪,“万一神女又要离开冀州,你就跟着神女走,好歹有条活路。”

荣老妪以为这又是一次如池塘里那几朵入秋就死的荷花一样短暂的黄巾之乱,陈昭来了,又会离开。

她扶着桌案站起来,走到墙角瓦缸边用半截干葫芦瓢往外舀粮食,装进打满补丁的布袋。

林牛闷声道:“儿要随神女一起去打邺城,要是能打下邺城,神女就能占住冀州。把袁绍赶走,神女就能留在冀州了。”

他重复道:“神女说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城内的大户何代一大早闻得街上喧嚷,打听到有敌军攻城,吓得缩在院内不敢出门。本来以为得打几天,正打算去城墙附近打探下消息,好决定是跑路还是归顺,没想到路走了半截就听人喊神女攻破了城门,打听清楚来人是陈昭后慌忙打马回府。

他才下鞍鞯,便跌跌撞撞直奔库房命管事找出簿册。没过多久就嫌太慢,自己抢过账本,一页页翻得哗啦响。

他夫人从后堂赶来,见他面色煞白,额上汗珠黄豆般大,惊问:”何事如此惊慌?”

何代只顾数着粮袋,头也不抬道:”祸事了!那陈昭打回来了!”

“哪个陈昭?”

“还能有谁,黄巾贼那个呗。今时不同以往,她现在是一方诸侯……”何代一想到六年前的遭遇就心惊胆战。

他本来逍遥又自在,在家中日日享乐,收田租度日,黄巾贼忽然起事,四处烧杀抢掠。那时候他家业还不大,乖乖交上一批粮草保住了小命。心想等朝廷平乱后,他凭借家里上千亩地用不了两年就能把钱赚回来。

谁知道他好端端在家蹲着,隐匿的田地却莫名其妙换了主。旁敲侧击才打听到有个叫陈昭的黄毛丫头把他家的地“捡走”了。

这能忍吗?这当然能忍!

何代想着心头滴血总比人头滴血强,生生忍住了要回田地的冲动。结果也不出他所料,只过了一年他的地就收了回来,黄巾贼也死干净了。

结果那个黄毛丫头又卷土重来了,那个该死的袁绍不是去攻打青州了吗?怎么青州没打下来,冀州还要丢了?

何代一边骂一边命人把粮仓中的粮食拉出来,一狠心直接掏空了半数粮仓,脚不沾地就往县衙送。

跟袁绍不一样,这个陈昭是黄巾贼出身,反贼可不讲道理,一言不合就要人性命。何代想起当年广宗城内的惨象就吓得两腿打哆嗦,只恨自己见不到陈昭,不能跪下抱着陈昭腿表忠心。

半道上又遇到其他几个县中大户,个个都生怕自己被当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每个人身后都跟着一长串的粮车。

陈昭听到县中大户仰慕昭侯,纷纷前来送粮的消息时眼皮都没眨一下,只微微颔首表示知情,把临时后勤监军贾诩派过去收粮草。

贾诩笑眯眯带着李顺一起去清点粮草。

李顺见到从院内一直排到院外的粮车,眼皮一颤。

两个月前袁绍来征粮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们那时候个个都哭穷,说自己家里一粒粮食都没了!

饶是平日也没做好事的李顺看到这连绵不绝的粮车后,也不仅感慨了几句,随后就乖乖在贾诩的催促下干起了统计粮草的活。他知道贾诩是陈昭带来的随军军师之后就一心讨好贾诩,想要借机跳槽到陈昭麾下,如今自然狠狠出力办事。

可谓是拿出了袁绍从未见过的勤奋态度干活。

翌日,陈昭整顿好大军,带上粮草继续急行军前进。

贾诩笑着对亲卫指指李顺,李顺一阵惊喜,还以为自己的讨好终于奏效了。

下一刻,冰冷的剑锋穿透他的喉咙。

“汝平日也没少作恶……为防汝再投袁绍,还是死人让我安心。”贾诩骑在马上,居高临下俯视这具尸体,嘴角又扬起了一个清浅的微笑。

孤军深入最怕被敌军两面夹击,昨日此人能轻易叛袁绍,明日自然也可背叛自家主公。主公没有合适的人手留下镇守广宗,为防止这位别部司马转头再叛,只能请他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