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家中妻儿都在邺城,邺城有难,我岂可不回援?”袁绍一听陈昭在冀州,立即方寸大乱,当即就要起兵回冀。

曹操用尽全力按住袁绍,一字一句道:“此若为陈昭调虎离山之计,本初兄便是遂了陈昭之愿,此战顷刻大败。”

那六十万大军里面不禁有袁绍的五十万大军,还有他曹操押上家底的十万大军!

袁绍思绪混乱,此时心中只有自己妻儿安危,哪里还顾得上搭理曹操,他奋力一抽,却抽不出被曹操紧握住的手腕。

“非汝妻儿!”袁绍大怒,狠狠挥动另一只衣袖,把案上竹简铜碟挥落在地。

“是我妻儿,我亦不能急。”曹操扯扯嘴角,低声呢喃。

“那你说怎么办?”袁绍发泄完怒气,又下意识想要寻人出策,郭图审配等谋士都不在帐内,袁绍只能选择问曹操。

见袁绍平复了些许,曹操才松开紧紧攥住袁绍的手。

“先打探情报,看如今昭明大营中那个‘陈昭’是真是假。”

袁绍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先悻悻按曹操之言行事。

昭明大营之中。

一早一众文武就纷纷来到中军大帐之后,翘首以盼等待从冀州送来的急报。

沮授尤为焦急,手中紧握一封快被翻烂的书信。

”我真傻,真的,”沮授长吁短叹,嘴上带着两个燎泡,”我单知道主公有想要以身犯险的心思,被我劝住了;我忘了主公最擅瞒天过海之计。我想着劝住主公就行了,我分析利弊,劝主公稳扎稳打。”

“主公是很能听得进谏言的,谋士的谏言主公大多都采纳。我放心回营睡觉去了,谁曾想第二日一早,我来找主公,主公就不见了。”

坐在沮授身侧的郭嘉面无表情,低着头趁人不注意从袖中掏出两个小布条,团成团塞进耳朵眼里。

主公离开了十七日,他已经听了这番说辞四十二遍了。

他也发现了自己一向尊敬的长辈沮公的性格缺点——这也太悲观加啰嗦了。当年高祖皇帝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不也得亲自去赴鸿门宴,自家主公孤身前往敌军腹地,这不就是第二个汉高祖……反正人去都去了,往好处想起码还能安慰自己多好。

可惜布条隔音效果实在太差,沮授的声音还是不住往郭嘉耳朵里钻,郭嘉无奈掏出布条:“沮公不比忧虑,主公英明擅谋,又得天庇佑,定能大胜归来。”

沮授抚须又道:“主公自然英明擅谋,咱们主公乃是世上顶顶好的主公。我那日如此顶撞,主公还好言好语安抚臣子,连离去都瞒着我,还特意留书解释。”

“唉,若是袁绍,定会将反驳他的臣子打入牢狱……而且主公已经快两年没有行莽撞之举了,主公已经改了性子,这次若非袁绍步步紧逼,主公也不会孤身犯险。”沮授越想越觉得都是袁绍之错。

他家主公上次让他震惊还是忽然掏出来传国玉玺呢,都是快过去两年的事情了。先前主公可总是做什么毒杀先帝,拐带天子……之类的事情,对比起来这回只是深入敌军腹地,这已经很好了!

总之,都怪袁绍!

郭嘉沉默许久,替自己哀叹一声。

沮授的习以为常尽管可怜,可对郭嘉而言,最惨的是他从沮授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

未来不会是主公一脚把天子踢下龙椅取而代之,他们都还围在主公身边鼓掌夸她聪明勇敢有志向吧?

郭嘉还沉浸在自己对天下“大势”的预测中,身披陈昭甲胄的蔡琰气喘吁吁迈入了帐内,浑身无力往椅上一摊。

陈昭平日身上的轻甲和长剑加起来有二十多斤重,陈昭穿着能跑来跑去,对只比郭嘉强壮一点的纯文人蔡琰而言却是个了不得的重量。

“文姬且在忍忍,已过半月,想必袁绍也该收到了冀州那边的急书,只看他何时生疑了。”郭嘉安抚蔡琰,蔡琰有气无力卸下腰间长剑,累成一滩蔡泥。

两军对垒之时,敌方原本十分活跃的主将忽然不见了,这件事瞒住三五日容易,时间一长定然露出尾巴。能瞒住袁绍半月,已经足矣。

袁绍在营中来回踱步。

”报——!”马蹄声碎,斥候滚鞍下马时几乎栽倒。袁绍听到声音径直掀开帐帘,斥候喘着粗气把一颗蜡丸交给袁绍。

袁绍劈手夺过蜡丸,迅速返回帐内,取出细刀拨开蜡丸,展开细帛浏览,看到一半就面色大变。

“那营中‘陈昭’真为旁人假扮,邺城危矣!”袁绍瘫倒在椅,面色煞白,口中喃喃。

此次出征,他妻儿全都放在了邺城,若邺城被陈昭攻下,他全家哪还能有活路?袁绍丝毫没有怀疑过陈昭能否打下邺城,他自己实实在在率领六十万大军与十五万昭明军僵持了两月不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