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曹操立刻走到戏志才身前,握住戏志才手,深情仰视:“今张邈叛陈,袁绍不战而逃,危在旦夕!志才必有良谋教吾,乞速言之!”

“换地。”戏志才语气铿锵,毫不避讳与曹操对视。

曹操思绪飞快,迅速把家眷落入敌手的绝望感压下去,事已至此,再哭无用,还是要先想办法往前走。

“换地之策,操亦想过。可陈昭虽不在青州,昭明大军依然横亘在前,攻破大军难之又难。”曹操沉声,条理清晰分析。

戏志才表情镇定,压低声音:“并非陈昭之青州,而是袁绍之并州。舍兖州,要并州,袁绍此人,主公也熟悉其性情。”

听到这句,曹操直接冷哼一声,毫不客气道:“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曹操现在是对袁绍一肚子怨言。去岁刚入秋他就去劝说袁绍攻打陈昭了,那时候陈昭刚到徐州,内政不稳,兵丁不足,是最好举全力一举拿下她的时机,结果袁绍犹犹豫豫拖延了半年才决定。

半年耗子都能生六窝了!

袁绍竟因家眷受陈昭威胁,便弃战而归。他曹操难道不担忧妻儿?可此乃数十万大军决战,胜败关乎半壁江山,岂是儿女情长之时!

戏志才的声音及时把曹操从怨恨中拉扯出来。

“此战虽败,我军根基尚在,犹可固守。陈昭虽胜,然昭明军亦折损元气,岂能鲸吞三州?以某之见,割冀州并兖州东南四郡足矣。”

“并州与陈昭疆土本不相连,若主公能舍弃兖州基业,可图并州。听闻卢太傅病重,待到来日,天子无人护卫,主公可挥君南下,占据关中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大业可成。”

换家,但不是和陈昭换家,而是和袁绍换家。

相当于损失转移,把自己这次打仗的损失转移到袁绍头上,降低自己的损失。

就是打仗之前曹操的计划是和袁绍共分陈昭,如今成了和陈昭共分袁绍。受伤的人只有袁绍一人。

”只怕袁本初不愿。”曹操慢吞吞道,死道友不死贫道纵然是让他满意的法子,可对“道友”来说就没那么舒心了。

袁绍不聪明,但也算不上傻。

戏志才久立疲乏,告罪一声,敛袍而坐。曹操见状,急取自己胡床相让,戏志才也不客气,接来展足而坐。

先前天太冷他时常咳嗽,如今暑气上来,他站久了也胸闷喘不过气,戏志才也无奈。

“主公可还记得数日前袁绍的那一场大怒?”

曹操颔首:“袁本初听闻公孙瓒撕毁盟约,背约攻并,大气一场。”

“主公可领兵去协助高干镇守并州。”高干是袁绍外甥,也是如今的并州牧。

戏志才敢把这个计策讲出来,自然已经梳理好了来龙去脉。

“可请袁绍遣人接管兖州余郡,以示归附之心。待其信重,再请命提兵往并州,助防公孙瓒。今袁绍倾力拒陈昭,必无暇北顾,主公可顺势为之。”

曹操一惊,神色骤变:“此计甚险。”

这招的确能取信袁绍,可太危险了。相当于用他还能掌握的大半个兖州去换一个不确定的并州。

戏志才没有再开口劝说,他的对策已经说出来了,主公是否愿意采纳,全看主公一人。

曹操神色变换几次,心中天平不断摇摆——到底是冒险换地,还是守住如今还在手中的兖州四郡?

程昱忽然开口说话了,他轻声道:“昱忽然记起许劭曾赠给陈昭的那句批语。”

“置之死地而后生,乱世奇英。”曹操没等程昱开口就自己缓缓念出。他自身就是因许劭那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名扬四海,自然也对许劭给旁人的评语上心。

置之死地而后生。

袁绍不败而退,这场牵扯七个州,五方诸侯的大战转折就是因为谁都没想到陈昭敢抛下大军,亲身深入敌军腹地,直攻邺城。

“陈昭敢押上二州之地换一战之胜,操岂能舍不得这半州之地?”曹操眸光陡然一沉,五指缓缓收拢成拳,胸中浊气一口吐尽。

“志才之良策,正合吾意!”

曹操当机立断,第二日就寻到袁绍表达此意,袁绍诧异片刻,立即同意了此事。

他自己心中还嘀咕。

没想到阿瞒对他如此忠诚,偌大兖州说献就献,先前他还因麾下谋士之言,疏远阿瞒,实在不应该。

大军行军缓慢,袁绍心忧邺城,等不得数十万大军齐行,他打算先带一路精锐先走一步,星夜行军回防邺城。

这边拔营的动静自然也瞒不过敌方,太史慈领兵正面攻打东阿,做出要趁机攻破东阿城的模样,赵云则亲领一营轻骑兵,绕过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