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孙策被陈昭拽着手腕往厅堂里走时,脑中仍混沌一片。

父亲当真在洛阳时,便说过要将妻儿托付给昭侯吗?

有吗?……好像有这么一回事。

孙策想起父亲向昭侯借粮,还将他送到昭侯麾下的往事。他还曾怀疑过他爹把他扔到昭侯麾下是为了磨砺他,可到了昭侯麾下,他却过得十分顺心,丝毫未受排挤。

定是父亲与昭侯交情深厚,方才将自己托付给昭侯!

孙策恍然大悟,下意识把他挨的那顿揍抛诸脑后,自动脑补出他爹和陈昭那深厚的“异父异母亲兄妹”情谊。

“兄长被贼人所害,我亦痛心疾首,夜夜不能安寝。”陈昭将蜜水一饮而尽,双目赤红紧咬牙根。

她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案上茶盏叮当作响,凤眼圆睁,眸中怒火灼灼:“我已备好三千精兵,连带三万石粮草,一并拨给伯符,伯符速行,为我兄报仇!”

“昭侯——”孙策声音哑得不成样子,对父亲与昭侯的深情厚谊更加深信不疑。

若非情义深重,昭侯怎会借兵与他,甚至连粮草都备得如此周全?

他孙伯符不过一介丧父孤子,又有何值得昭侯图谋之处?

“唉。”陈昭忽然长叹一声,落寞道,“伯符当年被公台兄带走之时,并未辞去我帐下官职。我将伯符视为腹心,伯符今日这一声昭侯,实在见外。”

话罢,陈昭又勉强笑了笑,只是面上是掩不住的落寞。

郭嘉斜倚在席间,眼中含笑,瞧着自家主公作戏。见火候正好,便悠悠添了把柴:”主公常念叨伯符,与袁绍交战时还说‘若策儿在此,定要抢着披甲上阵’。”

这话自然也是信口拈河,有其主必有其臣,郭嘉撒起谎来脸皮都不红。

孙策如今还只是父亲初丧的少年,人情冷暖刚感受到一点,心眼还没来得及长出来。

“主公恕罪,策实在是……”孙策急的额头都冒汗。

他回忆起当年离去之事,发觉自己还真没向陈昭辞行——他是被父亲从战场上揪走的,挨了一顿结结实实的揍,第二天父亲就带他离开洛阳了,哪有时间辞行?

“无碍,伯符为父悲痛,纯孝至此,一时疏忽难免。伯符是我之旧臣,不必如此客气。”陈昭十分通情达理,听到孙策自己跳入锅中之后,立刻把锅盖盖严。

又看向孙权和孙尚香,陈昭从腰上借下两枚玉佩:“长辈初见晚辈,原该备礼。”

“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昭明书院年后开学,正好一并去拜入大儒门下读书。”

多谢主公!”一声清脆的童音骤然响起,如珠落玉盘。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孙尚香虽身着素服,却掩不住满身灵气。那双杏眼亮若晨星,正捧着玉佩细细把玩,小脸上满是欢喜。

孙策轻咳一声,朝孙权递了个眼色。与孙尚香同坐一席的孙权会意,在案下悄悄扯了扯妹妹的衣袖,低声道:”该称‘昭侯’才是。”声音虽(aFGe)轻,却带着几分兄长特有的威严。

陈昭的笑声却适时响起,她含笑望着孙尚香,语气与和孙策说话时一样正式:“孙娘这声‘主公’我先记下了,若日后你到不了我帐下,我就治罪于你,罚你半年不得吃糖。”

“科举,军功,孙娘也一门也不能落下。”陈昭又补充了一句。

从孙策的武艺和孙权的脑子来看,孙家人就该文武双全,这可不能偏科。

孙尚香整个人已经晕乎乎了。没有一个小孩不想要得到大人平等的重视,尤其是那个位高权重的大人还是自己从学识字那日起就仰慕的偶像。

她一定要勤学苦练,不辜负主公的期望!

孙尚香重重一捶膝盖,唉,没感觉?

孙权面无表情把砸在他大腿上的小胖手推开,默默叹息了一声,只觉心累。

大哥莽撞,小妹盲目,被昭侯三言两语就哄得晕头转向。

这个家,只能靠他了。

孙权心道,他可不是会因为情谊就轻易把自己卖掉的人。他可是深思熟虑之后才——

“权定会勤学自省,早日为主公效力。”孙权微笑。

比起袁术这个昏庸无能的旧主,昭侯要好上何止百倍。自家父亲在袁术麾下为将,自己兄弟在守完孝后十之八九也要在袁术麾下为臣。父亲倒是曾有自立的心思,可父亲骤亡,自立之事也不了了之。

都是给人当臣子,自然要找有前途的主公了。

他可不像兄长一样意气行事,也不像小妹一样抱着神女画像都能傻笑,他深、思、熟、虑!

念及还在孝期,陈昭并未留孙策长住,只留了三日空闲整理兵马,便让孙策带兵前去荆州为父报仇了。

还给孙策配了一个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