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第2/3页)

“将军,此妖人名唤于吉,在吴郡会稽一带广收门徒,妖言惑众,甚至有百姓弃农桑追随他。”孙策一向对这等妖言惑众的妖道深恶痛绝。

大汉鬼神之说盛行,孙策却对此不屑一顾,认为鬼神之说,只有自家主公是真,其他人都是装神弄鬼。

“最为可恶的,是此人竟然修改主公所写的《太平要术》,将其混杂他的歪理邪说。”孙策取下腰间悬挂的布袋,将几本书册倒在桌案上。

“这不是咱们昭明纸坊卖的纸吗?”吕玲绮探头一瞧,直言快语。

当了将军之后她也没能摆脱写作业的凄惨命运,吕玲绮对昭明书坊的笔墨纸砚有一种相见两厌的熟悉。

“咦,这老头书里的内容瞧着也眼熟。”吕玲绮捞起一本,刚看了两眼就诧异把书递给了赵云。

“老头,你抄袭我家主公啊。”吕玲绮竖起一根中指,狠狠鄙视于吉。

刚才还强装镇定的于吉瞬间装不下去了,他老脸通红,嘟囔着:“都是道士……道士的事能叫抄嘛……”

于吉心里苦啊!他原本在江东好端端地当他的神仙,画符施药、占星卜卦,与北边的陈昭、汉中的张鲁各占山头,互不相扰。

他自己也会点医术,平时糊弄人,显灵的时候也在符水里掺点药汤,大家传道都是这个法子,彼此心知肚明。可谁知北边出了个不按套路的陈昭,她写的那些书涉及种地医术,天象机关,甚至还“教”人下油锅的仙术就是往油锅里面加醋。

庄稼汉们虽不识几个大字,可地里收成做不得假。眼见信徒日渐稀少,于吉只得捏着鼻子“取其精华”,把陈昭那名为道经实为农书的《太平要术》再改头换面充作他的道经。

“呸。”吕玲绮抱着胳膊唾弃,满脸鄙夷。

她抄作业被发现了还要加倍补回来呢,这老头抄主公的道经还嘴硬,真不要脸。

“关入牢中,带回冀州交由主公处置吧。”赵云放下手中道书,淡淡瞥了于吉一眼。

于吉脖颈一冷,下意识缩缩脖子。

随后忽然意识到什么,于吉老脸刷一下苍白——他是自称于神仙不错,可那都是谎话,他被烧也是会变成灰的啊。

处理完了于吉,孙策又笑嘻嘻指着周瑜:“周瑜周公瑾(SgKO),我的总角之交,主公已经同意公瑾入昭明军。”

“这是鲁肃鲁子敬,乃公瑾之友,有意投奔主公。”孙策又介绍了鲁肃。

吕玲绮顿时警惕。

可恶,这家伙居然也带年礼给主公!

吕玲绮视线迅速从鲁肃脸上掠过,察觉到鲁肃不如陆逊俊美之后悄悄松了口气,下一刻又提了起来。

这家伙体貌魁奇,不符合主公对谋士的审美,但是很符合主公对武将的审美啊。

离开书房后,吕玲绮立刻蹿到诸葛亮身侧,嘀嘀咕咕了几句。

诸葛亮面露无奈:“行吧。”

“咱们送的年礼必须是最好的!”吕玲绮好胜心极强,不仅在战场上追求百战百胜,在送礼上也是如此。

诸葛亮耸耸肩,脚下步伐一转,往孙策小院方向去了。

这一去就是一夜,翌日一早才顶着两个黑眼圈回来。

“如何?”吕玲绮忙问,一侧的陆逊也竖起了耳朵。

“鲁子敬宽厚务实,实贤才也。”诸葛亮赞叹,他与鲁肃虽是初见,却一见如故,昨夜抵足而眠,畅谈了半夜天下大势。

吕玲绮神色瞬间严肃起来,郑重按住陆逊肩膀:“咱们必须补课!鲁肃比你大,你要笨鸟多飞才能赶上他!”

陆逊:笨鸟?我吗?

诸葛亮默默翻出了自己的笔记,递给陆逊。

显然,他虽不认为陆逊和鲁肃必须竞争“谁是最好的年礼”这个名头,却也赞同陆逊努力读书。

陆逊的补课只持续了三日。

第四天大军启程,吕玲绮望着队伍中多出来的几十辆马车眼前一黑。

赵云瞥了一眼,平静道:“豫扬初定,百废待兴,主公欲于正月加开一次科举。此去冀州山高水长,沿途多有野兽盗匪,正好大军回程,顺路捎着这些打算参加科举和有意入学昭明书院的士子。”

只带了一个年礼的吕玲绮:“……”

担忧自己先后引荐二人过多的孙策:“……”

大军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年关之前抵达了邺城。

陈昭亲自设宴犒劳三军,顺便将年礼发下,每人分到猪油一碗、鲜肉二十斤、鸭绒皂袍一袭,并精盐一坛,再有按照军功分发的赏钱。

领完年礼,第二日便能分批启程回乡,除了必须驻受在边地城池防备敌军的守军,其他昭明军士卒都返乡了。

陈昭也在府中设下庆功宴。

庆功宴上,诸葛亮方踏入厅堂,陈昭便眼前一亮。她突然重重咳嗽,抄起案上空碟作羽扇状,戟指郭嘉:“好你个王朗,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